15 準備上拍柴窯(第1/2頁)
章節報錯
柴窯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
當時稱御窯,從宋朝開始改稱柴窯,(後周的皇帝姓柴。)
柴榮之後,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搶了孤兒寡母的江山,
趙匡胤在位期間,禁了柴窯。
柴窯大約燒了十幾年,比鈞瓷燒造時間還短。(鈞瓷總共燒了20年。)
鈞瓷源於柴窯。趙匡胤禁了柴窯後,那些被遣散的工匠人員有一部分流落到了禹州神篨,由於他們身懷燒瓷絕技,還要維持生活,慢慢地又開始燒製起瓷器來,成為有名的鈞瓷。
柴窯燒造量少。從宋代流傳到明代,明代內府有藏,到了明朝權相嚴嵩父子,借皇帝之名,舉全國之力,還能蒐羅到十數件柴窯瓷器。
到了清代,《清稗類鈔》記載,周竹卿藏柴窯小水盂;又記,清人徐應香收藏一柴窯小盂,色鮮碧,質瑩薄,人間罕有。清汪啟淑《水曹清暇錄》記載,有柴窯茶盞。
此後,生活在嘉慶,道光年間的劉體仁,七頌堂識小錄》中,記其親眼所見:“柴窯無完器,
已經無完器了。
到了邵蟄民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載:“琉璃廠某古玩肆有殘瓷一片,就琢為園形,周徑約三寸餘,厚分許,釉淡青色,光足可鑑人,......。
柴窯只剩下一片殘片了。周徑約三寸餘,
到了現代,“柴窯最貴,世不一見”,據傳,在日\1本,有一件柴窯青百合花瓶,據傳是中國明朝皇帝將這件青百合花瓶贈給了日\1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後,青百合花瓶由日\1本古筆家族世代相傳下來。
由於在當代很少有人見過柴窯,所以現在很難斷定日\1本的這一件藏品是否是真品。
專家對這件柴窯,存疑。日\1本人幹得出這種事,世界上,日\1本人和以色列人小手段很多,非常有心計。有的民族沒心沒肺,富有‘樂觀精神’。有的民族很剛,有的民族很柔,很中庸,有的民族,有的人種骨子裡有暴力基因,......。
周陽從物品欄裡提取出了天青荷葉盞。
仔細看了一下,底款,顯德年制。
釉面瑩潤。
瓷器很輕,薄度非常薄,柴窯具備四大特點: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據記載,五代的窯器最薄的達到0.15厘米,
輕輕釦擊瓷器,聲如馨,清澈、通透、悅耳!
顏色,剛好剛剛下過雨,雨後天晴,周陽拿著瓷器跟雨後初晴的天空背景色對比,顏色相同。
清代朱笠亭《陶說》記載,周世宗對其御窯下達的命令是:“雨過天青雲**者般顏色作將來。”
這才是一件真正的柴窯。
......
周陽不又搞收藏,準備把柴窯拍賣掉。
第二天,早上起來,拿過手機,簽到,獲得簽到獎勵100元現金,已存放在物品欄裡,請自行提取。上午,離開杭州,從杭州坐高鐵前往北京,一來,來北京旅行,二來,上拍柴窯荷葉盞。一個木匣子,裡面埋充棉花,外層泡棉包裹得嚴嚴實實,木匣子上鎖,放在揹包裡,坐上地鐵,到了晚上約7點半,到達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