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稱帝后,任王導為丞相,王敦管軍事。

王與馬,共天下。

時人如是說道。

“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援。在此期間,王導位高權重,聯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政令己出。王敦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後來又坐鎮荊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權傾內外,司馬睿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導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賀,表示願與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這段劇情,應該就是東晉門閥政治的巔峰了吧?”

“這段劇情確實是挺有意思的,整個五千年系列,之前都沒有出現過世家大族鼎盛到這種程度的時候吧?”

“你為什麼不說是司馬氏太菜了呢?”

“我感覺吧,司馬睿這個皇帝,當得真的是太勉強了,感覺沒什麼意思啊!”

“讓我來!”

“樓上的,讓你來?你怕不就是那個千古第一昏君吧?”

五胡亂華的這段年歲裡,整個北方大地,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百姓流離失所,可謂是十室九空。

五胡亂華,對於這片中原大地,造成的傷害,是前所未有的。

“這段劇情,毫無疑問,是五千年系列裡,最黑暗的年歲,我不忍猝看。感覺心臟都在痛。”

“五胡亂華的直接原因,毫無疑問,就是晉朝在八王之亂中,從河北到中原大規模的,反覆地殘酷絞殺。而它造成的後果是:‘積數十年兵甲具毀’,‘精卒盡沒於徵伐’,‘丁口填於溝壑’,‘四野無可充之黍’。遼闊的關東大地,出現了‘兵死光,城廢光,糧吃光’的局面。而五胡,正是憑此良機,躍馬中原,開始了軍事和人口的雙重征服。”

“這種噩夢般的情況,在三國鼎立時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中原無恙,則諸胡莫敢侵陵。”

“哈哈,大魏要是來一場五胡亂華,武侯怕是可以直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

“還是司馬氏太垃圾!得國不正,禍該至此!”

“這段劇情,漢族遭到了大量的屠殺,我已經看不下去了!這些胡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北方的漢人被殺到只剩下四五百萬。”

為了免於屠殺,殘留的漢人紛紛築城自衛與胡人對抗。

公元350年,被胡人養大的冉閔率軍於陵水河畔,打敗鮮卑族二十萬人,奪鮮卑族大小二十八城。

隨後冉閔建立冉魏政權,頒佈了殺胡令,號召漢人殺胡人復仇。

各地漢人紛紛響應。

冉閔以正義之師十戰十捷,幾番大戰之後,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一舉光復了多處失地。

而在公元354年,東晉將領恆溫,終於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他率領著大軍,北伐前秦。

這時,後趙已經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裡。

恆溫經過了多次血戰,打到了關中。

恆溫駐軍灞上。

長安城,就在眼前。

而這時,距離長安城陷落,已經三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