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在繼續。

一段又一段的高潮。

接下來,便是趙敏和周芷若,各自奉獻了一個名場面。

趙敏在元軍帳中,聽到張無忌即將迎娶周芷若的訊息,不惜與父兄發生激烈地衝突,前去阻止。

她到婚禮現場鬧事,舉世反對,便去跟範遙撒嬌。

範遙與她畢竟有師生之誼,只好眉頭一皺,說道:

“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便道:“我偏要勉強。”

我偏要勉強!

這五個字,頓時把讀者們戳中了!

……

張無忌和周芷若提出救謝遜的事宜。

周芷若冷笑道:“咱們從前曾有婚姻之約,我丈夫此刻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沒傷你性命,旁人定然說我對你舊情猶存。若再邀你相助,人人要罵我不知廉恥、水性楊花。”

張無忌急道: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旁人言語,理他作甚?”

周芷若輕聲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我偏要勉強VS倘若我問心無愧呢!

頓時,掀起了讀者們的群情激動。

這兩句話,更是大火,被很多的年輕人用來表達自己的愛情觀!

“還是喜歡我偏要勉強!倘若我問心有愧這一句,太累了。愛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試探,就是要趙敏這種敢愛敢恨的性格!”

“敏敏為了張無忌犧牲了多少啊!還是敏敏最可愛!”

“真是心疼周芷若啊!明明是她先來的!”

“先來?那又怎麼樣?自古青梅都打不過天降知道嗎?更何況,她為什麼要刺張無忌那一劍呢?”

關於趙敏和周芷若的爭論,越演越烈。

懂乎熱搜第一,“同樣是勉強,為什麼趙敏有用,而周芷若沒有用呢?”

一生所謂的回答:“簡而言之,趙敏勉強的是“現實”,周芷若勉強的是“愛情”。

“現實”中存在的困難,是可以透過男女雙方的共同努力予以克服的;但“愛情”方面,如果沒有三觀契合,沒有荷爾蒙加持,你使再多的手段心機都無法讓對方“愛”上你。

結合語境,趙敏說出“我偏要勉強”這句話,回應的是範遙的規勸:“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那麼範遙口中的“勉強”指的是什麼呢?

顯然是趙敏所代表的蒙元政府與張無忌所代表的明教立場的對立,還有張無忌與周芷若這段似乎已經板上釘釘的世俗/政治婚姻。

但敢愛敢當的趙敏早已篤定張無忌對自己情根深種,無可自拔,自然不在乎這些現實中的障礙,所以她才有底氣說出“我偏要勉強”的話來。

最後的結果也證明她是對的,張無忌內心根本不想當這個教主,更不想當什麼皇帝,自然也不想娶周芷若——娶她完全是迫於形勢且受了周的欺騙。

張趙二人最後都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也放棄了世俗的地位、財富和榮譽,去塞外逍遙自在了。

而周芷若呢,很遺憾,不管張無忌如何努力說服自己應當“愛”這位看上去十分般配的峨眉掌門,幼年故交,但他失敗了,在周芷若的真面目暴露之前,他對她更多的是感恩和尊重,之後則更多是憐憫,男女情愛的成分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另外,倆人的價值觀一直是不契合的,前者想當教主夫人甚至皇后,後者只想著“痴兒了卻天下事”就不再管這些俗務,所以他們倆的結合才是“勉強”的,不穩定,不長久的。”

不得不愛:“趙敏說:“我偏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