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高適又第三次來到了塞外,想要在這裡建功立業。

直到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安史之亂髮生了。

安史之亂是盛唐的轉折點,更是很多人人生的轉折點。

高適也不例外。

剛開始,高適在守潼關。

本來是可以守住的,但是唐玄宗命令出關決戰。

於是20萬守軍直接敗掉。

……

官方帶領著大家來解讀祁元筆下的大唐詩人,讀者們,可太喜歡了。

畢竟整部《隋唐》的主體內容,其實是高屋建瓴的,是自上而下的以政治鬥爭為主線的宏大敘事。

而作協官方,能夠把詩人這個部分提煉出來,不得不說,是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李白杜甫第一檔,中間空一檔,才是其他人!”

“李杜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問題來了,李杜之下的第三人是誰呢?”

“我愛白居易!”

“白居易個錘子,這就是個渣男!”

“我愛元稹!”

“元稹和白居易這兩個貨色差不多!”

“還是邊塞詩人們的詩,讀起來舒服啊,大氣磅礴的!我愛死了!”

……

王昌齡,同樣是邊塞詩派的代表。

他年少時期,同齡人都在忙著科舉考試,而他,偏要去嵩山當道士。

當了幾年的道士之後,他就去了塞外。

這時,他寫道: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還有: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0歲的時候,他回到了長安城,參加科舉。

以他的才華,自然是中了進士。

然後他就來到了國家圖書館,當起了管理員。

但是沒幾年,他就因為得罪了權貴,被一貶再貶。

然後他來到了南方。

這時候的他,心情應該是很糟糕的。

有朋友來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