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姜維 荀彧(二合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一點,他和徐庶的選擇剛好相反。
於是,很多的人罵姜維是不忠不孝之人。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了他的遺志,頻繁北伐。
前前後後大小十一次北伐。
他後期的北伐,在朝堂之上,找不到一點支援的聲音。
但是他力排眾議,一意孤行。
我想,或許他在午夜夢迴之際,腦子裡,是不是還有那兩句話,在迴盪著。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這是整個蜀漢,自劉備以來,就銘刻在骨血裡的東西。
這是他們的人生理想。
【延熙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延熙十六年春,維糧盡退還。】
【延熙十九年春……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延熙二十年……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
多次北伐,多次無功而返。
北伐消耗了蜀漢大量的民財軍力,朝野的怨恨,內外的困頓,都是一把把利刃,懸在姜維的頭上。
姜維在後期,有著近乎神經質般的北伐念頭,我認為,這是他對諸葛亮遺志的繼承。
並且,他在傾其一切地努力著。
“士為知己者死”。
我覺得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姜維的。
姜維在蜀國做了幾十年的沒有背景的孤臣,在他人生的最後,面對著後主的投降,他竟然還想出了一條驚天的計劃。
他居然策反了鍾會,讓鍾會囚禁並殺掉所有不同意謀反的魏將,而後再伺機殺死鍾會,擁立劉禪。
但是,事情敗露了。
姜維被殺死。
大家把姜維的肚子破開了,看到了他大如雞卵的膽。
看到這裡,我不禁紅了眼眶。
……
姚長生講得太好了。
實時彈幕們都在評論。
“蜀漢這批人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無論劉關張諸葛還是後期的姜維諸葛瞻廖化張翼這些人。即便是庸碌之輩如劉禪,孔明死後有人上書說孔明壞話也要把他下獄問斬。這一批仁人志士,即便是有歷史的侷限性,但都選擇了忠義、選擇了百姓、即便有江湖、遊俠氣息,也無妨,反倒更加可愛。祁元寫就的故事性,太好了!千人千面!”
“為理想而死,為信仰而死是幸運的,也是令人羨慕的。我們有太多的人連自己的理想,自己應當追求的信仰都沒有!”
“坐在皇位上的劉禪已經忘了,這是他的父輩們用血汗打下來的江山。
而姜維卻始終沒忘記丞相殷殷囑託。
投降的訊息傳來,姜維拔刀斫石。
臣等還欲死戰,陛下何故投降?”
“姜維,姜伯約,確實當得起國士無雙這四個字!”
“所以姜維就是那開場二十分鐘四個隊友都不停點投降,自己點反對,不斷守塔補兵,結果家被對方偷了輸掉比賽,賽後四個隊友一起舉報姜維,導致姜維被封號。”
前世很多人看《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死了,基本上,對於後文就沒有什麼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