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章節報錯
“我自己隨便亂畫的,你挑一個。對了,我這裡還有手串,你也挑一個。”蘇清奺把自己做的手鍊也找了出來。這個是她用五彩絲線按照現代編制手鍊的方式編出來的,還掛了幾個鈴鐺在上面,帶在手上叮叮噹噹的煞似好聽。
許茜冉也是愛不釋手,拿了一條就讓身邊大丫鬟魏紫幫她帶了起來。戴上了還輕輕搖晃著自己的手,聽著清脆的鈴聲好不熱鬧。
安國公府老夫人隱隱聽到聲音,對著在一邊伺候著的安國公府夫人陳氏笑道:“我看著冉兒倒是與蘇家九姑娘親近,兩人處的不錯。”
“可不是,上回賞春回來就整天把九姑娘掛在嘴上了。倒是比三姑娘還要好上一些。”按理說,蘇清嫻是許茜冉的嫡親嫂子,那麼她與蘇清婉的關係更為相近些,可人與人之間交往講究的是趣味相投,明顯蘇清奺更對許茜冉的胃口。
不一會兒,董氏就喚人來叫蘇清奺了。董家到了,何氏想念外孫女,許茜冉也不好多留。兩個人約著等會再一起看龍舟,蘇清奺便去向安國公府老夫人和大夫人告別了。三房的姑娘們也跟著一起回了自家的綵棚,只有蘇清婉留在了蘇清嫻身邊。
蘇清奺跟著丫鬟來到了董家的綵棚,董家官職略低,但有太子的關係,位置也不算太偏,與蘇家不算太遠。
等蘇清奺見完禮帶著董淑寧回到蘇家的綵棚時,這龍舟賽也差不多要開始了。許茜冉和軒轅珊珊也找了過來,四個小姑娘就站在欄杆前,等著比賽的開始。蘇清奺遠遠地看著最上面的臺子上,穿著龍袍的皇帝和穿著鳳袍的皇后娘娘,這麼熱的天,兩人還要正裝出席,難道不熱嗎?大人物也有大人的不容易。
再看後面幾個皇子,也是一絲不苟,蘇清奺突然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麼熱了。
隨著一聲鑼響,龍舟賽正式拉開了序幕。蘇清奺也專心的看著河面上各色的龍舟,嘴上不停的喊著加油。其他三個姑娘也在一邊跟著喊,幾個姑娘的哥哥都有參賽,還隸屬不同的三個龍舟隊,在這緊張的時刻,四人也顧不得友誼的小船,拼命的為自己的哥哥加油助威。把身邊的丫鬟婆子給急的不行,董嬤嬤帶著兩個丫鬟在一旁牢牢護著兩人,也顧不得去追究大家閨秀這般模樣不成體統了,只怕她們太激動,一個倒栽蔥摔下去就不好了。
蘇清奺眼睛好,就看見八隻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朝前面飛快的衝著。每條龍舟上有八位划船手,在船頭的地放還擺放著一個紅色打鼓,鼓手地敲著鼓,划槳手跟著節奏奮力向前劃去。隨著咚咚咚的鼓聲,兩岸的老百姓也歡呼聲和加油聲不斷,整個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哎呀!紅隊怎麼輸了呢?”許茜冉的堂兄是紅隊的,輸的不是一星半點的慘。
“贏了!贏了!二哥哥和大表哥贏了!”幾家歡喜幾家愁,蘇清奺和董淑寧抱在一起歡呼。蘇清楠和董翰霖所在的綠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六皇子這鼓敲的不錯!”軒轅珊珊到覺得勝負乃兵家常事,並沒有什麼情緒,只是客觀的評價了一句。賽龍舟這領頭的鼓手很重要,可是稱得上是整個龍舟隊的靈魂!鼓點要準,要把握好節奏,還要時刻關注別的龍舟的位置。綠隊能取得比賽最後的勝利,六皇子功不可沒。
蘇清奺這才知道,原來綠隊龍頭鼓手竟然是六皇子,也就是她上次看到的那個小哥哥。只可惜離得遠,看不清龍舟上人的模樣,如果有望遠鏡就好了。蘇清奺有些遺憾地想。
皇帝和皇后為獲勝隊頒發獎品後,就先行離去了,禁衛軍也走了一半。
“天氣炎熱,不如等日頭下去了再回去吧。”楊氏吩咐道。
董氏便讓人去準備吃食,從府裡帶來的冰碗也不知道怎麼儲存的,到現在竟然還未化去。許茜冉和軒轅珊珊都告辭先行回了自家的綵棚,方羽恬今日身體不適,便沒有前來。蘇清奺又讓月若將備好的香囊和手鍊送去禮部尚書的綵棚,讓那邊的女眷帶回去。
忙完午膳,蘇清嫻才得空來蘇家綵棚,拜見楊氏和小楊氏。匆匆見了一面,說不上幾句話便又回去了。等暑氣過了後,蘇家一眾女眷才不緊不慢的朝城裡趕,到了城西門,剛剛就要關門。三爺忙拿著自己的名帖給城門官看,這才進去了。這個時候也宵禁,到了時辰城門就要關閉,不過遇到像今天這樣的節日,有地位的人家,出示了名帖,只要沒有問題,是可以進去的。畢竟晚歸的也不止蘇家一家,後面還跟著好幾家呢。
堪堪又過去了兩個月,小楊氏的脾氣越來越難以琢磨,常常一句話,便大發雷霆,香櫞堂的丫鬟婆子們苦不堪言。小楊氏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人也被瘦的跟竹竿似的。楊氏請了好幾個醫生,都說小楊氏是肝鬱脾虛,要調養。可是湯藥吃了不知道多少,情況一點都沒好轉。醫生們也束手無策,蘇彥文更是不耐煩,連正院都不進了。
楊氏心疼兒子身邊都是些年老色衰的姨娘,生怕沒人照顧他,便把自己房裡伺候的二等丫鬟半夏開了臉送了過去。小楊氏聽聞後,竟直接帶著婆子要去把半夏打賣了。半夏見勢不對,哭喊著逃到了榮華堂,楊氏氣得暈了過去。蘇彥文在後面囔著要休妻。小楊氏又差點與蘇彥文廝打在一起,還好被身邊的丫鬟婆子給制止住了,蘇府上下一陣兵荒馬亂。
董氏既然管家,又要侍疾,偏又到了秋試,這是蘇清栩第一次下場,董氏恨不得能長個三頭六臂出來。心中對小楊氏也是恨得不行,若不是她,哪有這後面一系列的麻煩。又對楊氏也有所不滿,兒子是要心疼,兒媳難道就不要心疼了嗎?這小楊氏還生著病,就急吼吼地往兒子房裡塞人,生怕兒子受一點委屈。若她能多體諒下小楊氏,同樣也不會有後面這一系列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