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眼隨之驀然睜大。

“這些已經封存好的轉運罐,是...當年準備運往人類帝國的珍惜基因樣本?!這麼說來蜥蜴人的種族天賦...”

......

近地軌道上。

一共由五艘巡洋艦組成的艦隊,正好似高居雲端的神明一樣,將一支支神罰之矛向著大地上投射下去。

每一記【雷神之槌】都會將海量的蟲子蒸發一空。

忽然。

【重型巡洋艦·白薔薇號】有大批工作人員來來往往的艦橋上。

“報告!戰艦三點鐘方向,仰角42度,距離八千公里,有剛剛解除亞光速航行的敵艦靠近。

確認為蜥蜴人的戰列艦及巡洋艦混編艦隊,總數量為二十五!”

“什麼?”

聽到雷達班的報告,艦長瑪格麗特不在,負責代理艦長職務的副艦長埃文思中校立刻跳了起來。

“快,通知艦長閣下,發訊號,戰鬥隊形,迎敵!”

因為星際戰爭是立體化戰爭,需要兼顧上、下、前、後、左、右,星際戰艦中對敵艦方位的標識方法也跟平面作戰的海軍不太一樣。

全息沙盤中,以戰艦為中心有兩層盤面巢狀,幾點鐘方向,仰角多少,再加距離,用以標識敵艦方位。

接到命令之後,五艘戰艦的【三元向量噴射器】轟然啟動,飛速擺成了一道面朝敵艦的“平面”。

在宇宙的天文尺度中。

除非貼臉混戰,否則海軍時代用“戰列線”集中火力式的戰鬥陣型依舊有效。

不過現在是立體式的“戰列面”,戰艦排成一面錯落有致的戰列牆,也被稱作“戰列艦立體打擊群”。

看著不斷接近的敵艦,每一個都暗暗捏了一把汗。

事實上在星際戰爭中,除非太空環境太過特殊,否則根本就不存在偷襲一說。

參照藍星時代已經可以“看”到129億光年之外的哈勃望遠鏡,就可以想象當今戰艦的各種【深空探測器】是何等的敏銳。

就算識別人造飛行器的精度要遠比哈勃更高。

但處於“光壁文明”之前的種族,在同等文明等級和常規航行狀態下,星際戰艦上的雷達也可以在極為遙遠的距離之外就發現敵艦。

這個準備接戰的時間。

大概足夠船員們享用一頓大餐,刷個牙,洗個澡,找個妹子探討一下生命哲學,再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了。

當然在高等文明的“光壁大戰”中,“光壁文明”的曲速艦隊可以透過提前進入空間翹曲來規避常規雷達。

但是艦隊中自然也會配備至少一位【時光星環】三階的【星炬】,甚至是三階的【預言家】,淘汰掉雷達這種落後的偵測手段。

要不是艦隊正在集中全力轟炸“翁布里亞”,蜥蜴人的戰艦也是從南半球剛剛繞過來,否則早就被他們發現了。

只見對面的蜥蜴人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