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們很快就祭出了絕招。

那就是直接上奏。

請求明輝帝徹查此事。

不管那個富商背後是真的有什麼大的背景,還是有人捷足先登,既然他們沒有得到,那肯定也不能讓別人得到。

還不如索性將這件事戳破。

拿到明面上來討論。

倒要看看,明輝帝能不能查出個究竟,把這件事情背後的情況摸索清楚。

甚至於把背後的人也揪出來。

至於要是查不出來該怎麼辦?

那估計更擔心的也是明輝帝自己。

一個皇帝親自下旨都調查不清楚的存在,恐怕明輝帝他會把這件事當成造反一般重要的事件,來看待和處理吧。

至於上奏理由,也很簡單,幾十萬兩銀子的調動並不同尋常,現在卻查不出來任何跡象,甚至於還沒有任何進出京城的憑證,他們有理由相信,這些銀子是偷運進京城當中的,更有理由相信那些豪商們的身份,肯定是有問題的。

普通官員們不好太針對這件事直接上奏,但是言官本來就有聞風上奏的特權,這個風,自然也包括了民間風聲。

於是第二天早朝,便有不少言官在背後之人的指使下,上奏了這事,懷疑這些買東西的豪商身份有問題,甚至於是不是本國人,有沒有戶籍都是問題。

擔心對方這麼大肆購買東西,會影響物價之類,或者說,想要囤積居奇。

明輝帝當場就想翻白眼,哪家囤積居奇會囤那些本來就貴的東西,只要不是大肆購買糧食,或者鐵器之類的特殊物品,管那麼多是不是有些太離譜了?

當然了,這只是他剛開始的想法。

隨著那些言官提及那些商人的銀子並不是從外面運來的,也不是從錢莊當中提出來的,根本尋找不到來源,以及他們買過東西之後人和東西都消失不見了,可是卻根本沒有出入城門的記錄。

明輝帝總算重視了起來,並且命令大理寺,以及負責城門守衛的相關負責人,外帶著京城府府尹一起配合調查。

務必弄清楚那些商人是哪來的。

銀子是哪來的?

人又哪去了?

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他們到底是怎麼偷偷離開京城的,是京城有人接應。

還是說有什麼密道暗道?

現在能有幾個商人偷偷進來偷偷出去,那未來難保不會有士兵偷偷進來偷偷出去,所以這件事絕對不是小事,一旦涉及到京城安全的事,就沒有小事。

有了皇帝下令,原本暗地的調查。

自然是直接被搬到了明面上。

大家雖然覺得這麼做之後,他們不太好鯨吞那個豪商家產了,但如果弄明白情況的話,倒也不能算是毫無收穫。

本來吧,眾人都覺得這次肯定是十拿九穩的,這要是再不成功那還得了?

然而現實情況,卻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即便有皇帝親自下旨,又有大理寺官員,以及京城府府尹等人的配合。

他們依舊沒調查出啥有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