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出生於五二年,出生的時候家庭條件還行,父母是雙職工,她父親對她是個女娃有些不喜,但是母親和外公外婆還挺喜歡的,有時候在父母都忙的情況下,原身主要是她外公外婆照顧。

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她十四歲。

在她十四歲那一年,她外公外婆家出了一點事,全家都被送去邊疆墾荒。

她父親也立刻與她母親離婚。

她媽當時倒是想爭她的撫養權,但是,一來是擔心自家閨女跟著她會受連累,二來則是她想去她父母被送去改造的地方就近照顧照顧,幫襯幫襯,帶著閨女去的話,豈不是讓閨女跟著受罪?

所以糾結猶豫之後,原身母親還是放棄了原身的撫養權,讓原身跟著她父親,並且一分錢沒要,淨身出戶,只希望她那前夫能夠對自己的親閨女好點。

但是事實證明,有些古話是一點都不假,像什麼有了後媽就會有後爸之類的古話,簡直都快能直接成為真理了。

原身父母離婚後沒多久,她那個父親就又找了個人結婚,於是原身便多了一個跟她媽差不多大的繼母,以及比她還大一歲的繼姐,並且在兩年之後,還又多了一個與她同父異母的年幼弟弟。

她那父親每天都要上班,與原身相處時間更多的反倒是她的繼母和繼姐。

沒生兒子前,她那繼母倒還偽裝的挺好的,但也有可能是當時沒底氣,可是生了兒子後,她不但腰板硬了,膽子也大了,脾氣更是比以前暴躁了許多。

動不動就罵原身,剋扣她食物。

不想讓她唸書浪費錢。

甚至於想趕緊收筆錢把她嫁出去。

最開始對方還是隱蔽地進行,原身也還願意去找她那個父親告狀,可是隨著她父親不相信,甚至於讓她不要胡鬧了,原身的日子,無疑變得越來越慘。

同時與她繼母和父親之間的關係。

也變得越來越差。

到最後甚至都很難好好說句話,幾乎到了見面就爭吵,甚至就差打起來的程度,家裡面可謂是每天都雞犬不寧。

對此,原身可能不太明白緣由,但丁雲透過原身的記憶卻看的清清楚楚。

原身的性子被她繼母逼得太過於急躁了,她父親對很多情況又不理解,每天上完班回來累得要死,看見她們吵只有生氣的份,根本就不想聽哪個解釋。

然後她那繼母又經常用一些原身父親不太瞭解的小事去激怒原身,讓原身提前發怒,於是在她那父親看來,就是他新媳婦剛說沒兩句話,那話好像也沒啥問題,她這閨女就跟點了火的炮仗似的,又吵又鬧,因此她父親自然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他閨女瞎胡鬧,使小性子。

甚至也開始考慮,要不要聽他那媳婦的勸說,早點把這閨女嫁出去,省得家裡面一天到晚不得安寧,心累頭疼。

這無疑更進一步激怒原身,讓她覺得她父親心都偏到天邊了,果然有了後孃就有後爹之類的,然後就是繼續吵。

但在這種事上,原身哪是對手。

幾天後差點就被直接捆去結婚。

最後原身沒法,只能報名下鄉,這才勉強擺脫了婚約,她父親知道這事十分生氣,甚至表示不會給她一分錢和一樣東西,讓她就空手去,別再回來了。

原身剛開始是很堅持的,但沒過多久就後悔了,因為她聽別人說過下鄉的事情,知道很苦,所以不免有些後悔。

但這種事哪是她想反悔就反悔的。

緊接著便是原身驚慌焦慮,生了病又不敢跟人說,也沒吃藥,甚至最後是昏昏沉沉的上了綠皮火車,並且病死。

再然後,丁雲不就過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