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陛下現在又為何願意將那事擱置下來?”
“終歸還是國事重要。”
......
兩日後,女帝終於將原岐國諸州縣的人口戶籍在職官吏等陳列成冊,上交給了朝廷。
有了這些東西,改革才能得以開始。
朱友寧與韓延徽、敬翔、於兢等大臣商議再三,終於議定了一些策略。
比如改革科舉、改革禁軍制度、興建報社、整頓太學太醫院、頒佈軍器監法、發展農田水利建設、提倡滅佛、重鑄新幣等等。
當然,其中最為震驚的一個策略,就是於兢提出的滅佛運動。
當於兢提出這個建議之後,朱友寧首先非常震驚。
不過在聽了於兢細談之後,竟覺得這滅佛非常有必要。
自唐末至今,戰亂頻起,百姓流離失所,但佛家寺廟卻越來越多。
民間百姓大多都將安定寄託在佛祖菩薩等神明身上,竟私自銷燬銅錢,以此來製造佛像。
這就導致了經濟的不流通。
除此之外,當今天下的寺院數量也非常多,進入寺院當和尚的人也非常多。
而這麼多的和尚,這些寺廟倒也真養得起。
因為有不少地方豪強,為保心安,將平時所得貨賂,輒賜給僧尼。
甚至連梁國官方,也有佞佛之事。
比如說朱溫的昭儀陳氏,在色衰愛弛、備受冷落之後,便願度為尼,出居宋州佛寺。
陳氏可是昭儀,一個昭儀要願度為尼,收下她的佛寺根本不可能寒酸。
就算寒酸,也能砸錢讓你變豪華起來......
總之,如今寺廟中的人丁已經越來越多了。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勞動力人數下降。
朱友寧在聽到於兢的話之後,頓時覺得非常有道理。
將多餘的勞動力從寺院中解放出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直觀的作用就是,促進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
而且朝廷新立,現在已經年底,第二年就該改年號了。
當然,在改年號的同時,還需要重鑄新幣。
那麼重鑄新幣的原材料從哪裡來?
當然是從佛像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