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坤帶著幾個孩子祭完祖,回到家裡的時候,劉麗萍都讓蔣嫂把晚飯擺好了。

“趕快洗手,馬上就吃飯了。”

陸坤朝幾個孩子揮手,自己把挑著的擔子放下。

劉麗萍湊過來,“你還把這些東西挑回來?家裡又不缺這個。”

陸坤笑著跟她解釋,“你不懂,這是福氣咧!”

祭祖的烤乳豬、豬肉、雞鴨等祭品,祭拜完祖宗之後,都是要收回來的,這跟缺不缺的沒什麼關係。在傳統風俗裡,祭拜過祖先的祭品,那都是列祖列宗享用過的,子孫後輩要是把這些東西扔了,豈不是嫌棄先祖吃過的東西不乾淨?

“春晚差不多又要開始了吧?”,陸坤岔開話題。

劉麗萍笑笑,“還得等會兒,不過,聽說今年春晚的總導演換人了。”

陸坤點點頭。

這事兒他是知道的。

從1983年到1992年春晚已經辦了10屆,每一屆的總導演都是中央電視臺任命,該使的招都使了,該用的大碗都用了,春晚不可避免地從它的鼎盛時代開始滑落,社會上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一年不如一年”的臭罵。

1993年的春晚是不同的,今年春晚首次實行導演競標制,能者上,庸者下。

而今年最終脫穎而出的就是中央電視臺文藝部36歲的青年導演張子揚。

雖然陸坤不記得93年的春晚是什麼模樣,但也依稀記得,93年的春晚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屆春晚。

“別光喝酒,吃點兒菜。”,劉麗萍伸長筷子,給陸坤夾了塊雞胸肉,笑笑道。

“嗯嗯。”

陸坤含糊著應了兩句。

“呵呵,有點兒意思啊。”,陸坤不禁由衷嘆道。

今年的春晚,似乎湧現出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神奇操作”。

電視上這會兒正播著楊麗萍與陸亞表演的《兩棵樹》,那象徵火辣熾熱的愛將一切委婉、含蓄的情緒當場全部“秒殺”。

尺度之大,放在網路裡,屬於毫無疑問要被掃掉的那種。

“這、這......”,劉麗萍這這這了好幾聲,最後吐出“世風日下”四個字。

“時代不同了。”

陸坤慨嘆道。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騰飛,廣大人民群眾在慢慢地滿足了物質生活後,也逐漸地開始了尋覓精神上的寄託,人們的思想更開放、更大膽,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包容。

93年春晚的神奇操作,遠不止於此。

郭達與蔡明聯合表演的小品《黃土坡》,堪稱思路清奇。

在這個洋人在國內仍舊極度罕見的時代,大開腦洞地將傳統的中國公公與洋媳婦的趣事搬上春晚舞臺。

“哈哈哈。”

陸坤看向劉麗萍他們孃兒幾個,發現大家都很歡樂,時不時地由衷發出哈哈大笑聲。

蔡明飾演的金髮洋媳婦,在與郭達扮演的樸素而又傳統的山村公公初次見面時,一個見面熱情的擁抱就把公公嚇得那叫一個“瑟瑟發抖”。

電視機前的人們,議論紛紛的同時,也看得津津有味。

郭富城一在春晚露面,二丫兒和小光頭就坐不住了,邁著短腿衝到電視機前,跟著音樂節拍律動,蹦蹦跳跳得十分歡實。

這姐弟倆都是“追星族”,還同時追好幾個。

陸一鳴這小光頭還是個音樂小狂人,雖然年紀還小,個子也不高,但平時沒人陪他玩的時候,就自己搗鼓錄音機,自己放音樂聽,家裡的磁帶多半都是他給弄壞的。

1992年,“追星文化”其實已經非常“瘋狂”了,狂熱的追星族也在這個時間點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