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再上一道保險】(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個財團最重要的核心便是金融融資渠道。
融資方式有很多,但如果不涉及具體股權的話,國際上傾向於私募基金會與私有銀行這兩種形式。
陸坤手下倒是有私募基金會,但可惜實在是太不給力了,廢物得一比。
以天星基金會為例,成立七八年了,實際募集到的資金只有三千萬人民幣出頭,其他的全是陸坤以各種名義塞錢進去。
募集到的那點錢,連維持基金會的正常運轉都夠嗆,目前該基金會的主要收益來自投資的各個企業分紅與投資協定規定的利息。
私募基金會他不抱希望,但海外辦銀行的話,他完全沒有相關經驗,容易被坑,國內辦銀行的話眼下卡得很嚴,幾乎沒有透過的希望。
民生銀行是前幾年開放幅度過大的產物,政府又不好食言,這才由著它繼續存在,只是默默把銀行業的口子扎得更緊一些。
所以,陸坤這才盯上了民生以後,準備讓自己的一群馬甲各自頂著名號入股民生銀行,為自己名下的企業再上一道保險。
尤其是越往後,參與的地產專案越多,地產事業越來越大的時候,民生銀行發揮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萬一和某些人鬧了矛盾,銀行方面收縮了對他的貸款業務,起碼還可以操控民生銀行給自己放貸,避免資金鍊斷裂造成巨大損傷。
眼下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是益通集團,還不少以後的泛海系、希望系,甚至東方系都還沒開始入場。
這個益通集團麼,他讓人查了之後,總算是有點印象。
總部設在深市,主業麼......貌似沒有主業。
機械製造、燃料能源、食品飲料、對外貿易......
說得好聽點叫多元化經營,說得不好聽就是什麼都摻一腳,哪行都有他們的身影。
經濟危機一來,這個公司因為前幾年瘋狂擴張的緣故,資金鍊立刻變得相當緊缺,說傷筋動骨都是輕的,一個搞不好可能直接破產。
眼下民生銀行因為關聯貸款太多的緣故,股東想對自個兒放貸都做不到,因為民生銀行的資金本身也吃緊。
不過,如果民生銀行完成上市,那就大不一樣了。
一旦遇到難處,起碼還能從股市融資,給自身多加一道保險。
記憶中,益通集團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為了生存下去,甚至直接將手中的民生銀行股權清空。
“您放心,我一準辦妥!”林春鳴聽出自家老總的意思,忙打包票道。
‘幹得好升官,幹不好回家帶孩子’。
這是自家老總常掛在嘴上的話,不少人都因為這話被趕走、回家帶孩子。
他林春鳴能夠成為當年跟著陸坤一起打天下,至今還被沒棄置的少數幾人之一,自然不是什麼頭鐵一類的貨色,相當懂得看上司眼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