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文以為自己老闆拿不定主意,神色焦急,“陸總,咱們得趁著省裡還沒啟動程式,儘早給出交代,要不然回頭省裡真追究起來,咱們可落不著好。”

現在就已經夠慘的了,企業形象垮得七七八八,估計這一兩個月的業績會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更關鍵的是,省裡如今都在看華坤超市的態度呢,主動麻利推出一個背鍋的,還能讓省裡面上好看些,不然到時候很可能大水衝了龍王廟。

“一個人背得起這個鍋麼?”.陸坤幽幽道。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平息輿論,給出一個讓老百姓能夠接受的交代。

換言之,這件事,華坤集團處理得越鐵面無私,越能贏得老百姓的原諒和好感。

孫博文:“......”

“那陸總您說推多少人出去?”孫博文暗暗心驚,沒想到這件事上,老闆竟然比自己狠那麼多。

“你看,把公關部一半的人推出去,能不能表明我們的態度?”陸坤想了想道。

“額......”孫博文有些傻眼,過了好一會兒才道,“陸總,要不要這麼誇張?”

“那就三分之一!”陸坤拍板道。

人太少了,拖拖拉拉的,反倒讓人懷疑,還不如光明正大的認下這件事,不去過多掩飾。

陸坤想了想又道,“記得啊,解僱的那些員工,透過特殊渠道給他們發一筆錢,先晾一段時間,等事情平息了,在推薦他們去咱們的合作伙伴那兒。”

“行。”孫博文點點頭,“我立馬讓人跟他們做思想工作,儘快下發公告,再順便聯絡媒體,主動承認錯誤,免得他們收了某些人的錢,亂查一氣。”

“行了,你趕緊去安排吧。”陸坤揮手,示意他趕緊去忙他的。

他有些心煩意亂的揉了揉太陽穴。

如果單純是這件事,他倒沒覺得有多嚴重,但最近的風向有些不太對頭,牽扯出一個‘原罪’來。

改革開放由摸著石頭過河,逐漸到涉險灘、躍山丘,中國企業家階層的公眾形象一變再變。

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家們是致富的能人和改革家,是一群勇於打破舊體制,改變自身命運的人,在輿論導向宣傳方面,形象偏於正面,一度,他們還被視為走向共同富裕的帶頭人,是國家版的‘英雄’。

對企業家的稱頌,是社會的主流聲音,甚至有人公開主張,“商人必須當作最偉大的職業。”

很多青年人,都對這些企業家們十分尊崇,將他們視為偶像。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還不太會做生意的中國人,總體尚還處於探索學習階段,成功的經驗總是透過無數的失敗總結出來的。

每一條夜晚與清晨沾滿白露的小道,之所以能輕鬆行走,便是得益於無數的先行者冒著極大風險開拓,漆黑的大門,再已被他們推開。

然而,隨著社會商業化程度日益提高,特別是社會貧富差距被逐漸拉大,昔日的有志青年遭受社會毒打後,便開始質疑起那些成功企業家們財富聚集的正當性。

企業家們的底子乾淨嗎?顯然誰都是一屁股屎!

因為整個中國社會都在漸變式轉型,任何商業上的突破和創新,都意味著可能與現行法制起衝突,社會中存在著無數的‘灰色地帶’,而幾乎所有的企業家在企業初創期的積累階段都有過種種灰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