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不成功還是怎麼的?”陸坤想了想開口問道。

之前那個電子廠只有電熱水壺一個產品,產品質量也是馬馬虎虎,甚至鬧出過幾次安全事故,但憑藉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優點,即便競爭對手多起來了,每年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只是逐步下滑,遠沒到虧損的程度。

後來隨著電熱水壺的利潤空間大幅縮小,陸坤一力支援電子廠開闢電飯鍋產品路線,為電子廠的多樣化生產經營蹚路。

李爾福趕緊回道,“跟那個沒關係,如今我們已經能自主生產電飯煲了,質量也還過得去。”

陸坤一頭霧水,也懶得跟他繼續繞彎子,直言道,“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李老哥你直接告訴我得了,省得我瞎猜。”

他自認為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即便是真因為李爾福的決策出了什麼岔子,雙方的友誼小船也不會說翻就翻。

“是進口關稅大幅降低了!”

1996年是“九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實現五十年奮鬥目標的奠基之年,許多重大計劃都將開始實施。

而這其中,與企業界息息相關的便是自今年起,中國將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降幅甚至高於百分之三十以上。

從年初開始,外資、外國商品、外國人,便開始蜂擁而至。

“今年的錢太難掙了!”李爾福由衷感嘆道。

電子廠即便是轉型成功了,但面對質優價廉的外國商品,國內很多企業都被錘得五癆七傷。

對許多人來說,錢開始變得不那麼好掙了。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十萬元戶,都淪為過去式。

大浪淘沙,烈火煉真金。

單憑運氣就能發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沒事,虧就虧唄,大勢如此,咱們也沒得辦法。如今哪行哪業都不容易做,一年比一年難做,都不好混。可是越不好混,咱就得越撐著,不能洩了那股精氣神。”陸坤勸道。

就如今這麼個情況,全國上上下下又有哪個企業好過的。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誰熬得下去,誰便是最後贏家。

相比於他的主體產業,那些賣電腦的、賣電視的,早已與外國品牌進行自殺式價格拼殺。

至於國企和地方企業,他們相對好混點,但也沒有外人所想的那麼安逸,上級部門一直只會大談特談要效益。

可如今誰不知道,廠子只管生產任務的時代早已過去。

要效益?說的比唱的好聽!

錢難掙,屎難吃,要想把消費者的錢掏出來揣自己腰包裡,那真的是千難萬難。

從高高在上變成給人伏低做小,這落差,誰受得了?!

1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