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鄉下,就覺得這麼蹲著舒服自在。

劉麗萍見叫不動,也懶得多管,邊挽袖子邊朝三嬸那兒走去,尋思著幫忙做點啥。

她是一個勤勞的女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家長裡短、田間莊稼,都能侍弄得很好。

陸坤跟三叔說著話,抽空瞅了劉麗萍那邊一眼,只見她手裡拿著根雞毛,在挑雞腸子,動作猶如行雲流水一般,三下兩下地就把雞腸子挑好洗乾淨。

回過神,陸坤吐了口煙霧,問道,“三叔,我去年不是喊你起新房子了嘛,怎麼這時候了還沒點動作?”

三叔三嬸兒沒什麼錢他是知道的,甚至他們女兒女婿日子也過得相當清苦。

不過他記得,去年他可是給了三叔幾萬塊錢讓他們起新房的。

這老倆口住這泥土房子,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他還聽村裡人說過閒話,說是三叔一把年紀了,還每年爬屋頂修房子呢,稍有差池,便有可能釀成大禍。

再說了,泥土房子已經住了好些年了,夏極暴雨季節的時候,那就更危險了。

白天還好,晚上都不敢睡得太沉,就怕突然地房子就塌了。

“日子已經擇好了,再過一陣子,等天晴了就下地基。”聊起這事兒,三叔兒也是樂呵。

本來麼,一輩子除了生兒育女,也沒什麼出息的,沒想到臨老還沾了便宜侄子的光,有一天能起亮堂的新屋。

陸坤沒打算揹著自己媳婦,當著大家的面兒,直接從上衣左口袋的兜裡掏出一萬塊錢塞三叔手裡,“這錢算侄兒給您的,您也別拖了,早點把房子起好,來年我還想來住住您的新屋呢。”

“用不上這麼多,去年你給我我們老兩口都沒花,單是那個就夠夠的了。”

與自己老伴的喜形於色不同,三叔兒覺得這錢拿得渾身不自在,“就起三間房,頂上用木樑、青瓦,牆面用紅磚,地上水泥,單是去年你給的那三萬塊錢,都多多了。這錢你拿回去,真用不了那麼多。”

他是知道自己,當初侄子自己一個人討生活的時候,他也沒幫上什麼人,後來他結婚了吧,也就是想著住得近,所以三不五時地喊自家婆娘送幾把自家種的蔬菜過去。

要是特殊的照顧關懷,他可不敢攬那個功勞。

自從侄子發達之後,自己可沒少沾光,錢和禮物都是其次的,關鍵是面子跟隱形實惠。

別的不說,單就是陸坤一家子每次回來都住他家,就讓村裡一些人各種猜忌他們兩家的關係。

這不,去年年底了鄉里領導進村視察,還親口問他們老兩口要不要辦低保呢,說是目前國家正在試行,要是辦了國家每個月都會給他們兩個老的發錢,除了錢少了點,跟捧鐵飯碗也沒差了。

他心裡跟明鏡兒似的,那些人都是想著法兒地在他們兩個老傢伙身上使勁兒,希望能搭上自己侄兒的線兒。

要不然,這等好事,為什麼會落到自己兩個老傢伙身上?他們家的生活水準談不上多富裕,但在村裡也絕對談不上窮。要是論困難,村裡過得比他們家日子難熬的多了去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