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大半個月時間,各大報紙炒做一團,哪怕是普通人也對這件事關注起來。

1993年10月22日,證監會召開新聞釋出會,肯定了寶安購入延中股票的市場行為,持股有效,但對寶安資訊披露不及時處以100萬元罰款,至此寶安順利進入延中。

當上交所批准深寶安的這場收購案的訊息流傳開,延中實業股票立馬暴漲,怎麼都剎不住股票價格上揚的車。

“呼~”陸坤鬆了口氣,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表面上看,“寶延風波”造成的影響僅僅是延中實業股票價格暴漲,但對整個中國證券市場而言,不異於投下了一枚重型炮彈,引起了國內外各大媒體的注意。

《證券市場週刊》一針見血地指出:“此次出股權之爭爆出的種種疑問和思考,不再不僅僅是寶安向延中‘發難’,而是向中國股市‘發難’、向初期股市的管理和法規及市場機制的效能‘發難’。

這種‘發難’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安以強大的催動力促使中國股市或被動或倉促地走出了襁褓,走向規範成熟,走向和國際慣例的接軌。”

香港《Forbes資本家》雜誌也發聲力挺此次收購案:大陸企業也可以像西方國家那樣透過股票市場進行兼併收購,這說明大陸證券市場的收購土壤已經初步形成。“

英國路透社也跑出來湊熱鬧,秀存在感,認為“延中事件對中國證券立法是個考驗”,“但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向市場經濟又邁進了一步。”

上交所批准這場收購案的同一時間,深寶安與延中實業企業代表也立馬出來發聲,表示支援上交所的決定。

原本氣勢洶洶的雙方,在鏡頭面前握手言和,言笑晏晏的場景驚得一眾吃瓜群眾的西瓜皮都差點掉地上。

“坤哥,他們前些天還跟仇人一樣,天天藉著報紙罵架,現在怎麼看起來比親兄弟還親?”程浩有些無語道。

程浩記得,貌似前幾天,延中實業的總經理秦國樑還在報紙上哭慘來著,“我們把一個街道小廠弄上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這不是下山摘桃嗎?”

質問的話語猶在耳畔迴響,結果這才幾天就徹底轉向了?

陸坤抖了抖手上的一大疊報紙,瞥了他一眼道,“世上哪有真正化解不開的仇恨,絕大多數的化解不開的仇恨,只不過是利益不夠大而已。”

延中實業被收購,延中和深寶安的股票全都大漲,深寶安只需付出一部分利益給原延中實業的股東,雙方聯袂向上交所申請完成收購,便能實現雙贏。

延中實業的前身是由里弄式工廠組建的延中影印工業公司,1985年1越改組為股份制企業,並向社會公開發現500萬元股票,這是上海第一次向社會公眾發行公司的股票。

深寶安這隻深股跨界而來收購延中這隻上交股,讓一些上海人民的心理很不舒服。

但事實上,延中實業的股東們還是很開心的。

延中實業剛開始的時候也沒少利用這一點煽動為自身爭取利益,如今利益拿到手了,自然不願意繼續僵持下去。

更何況,投入深寶安的懷抱,可不是“下嫁”,反而是“高嫁”,一舉嫁入“豪門”。

深寶安的資格與延中實業一樣老,是深交所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

1991年深寶安上市時公司的淨資本便達到了2.25億元,其中國有股6425萬元,法人股6952萬元,個人股9126萬元,所佔比重分別為28.6%、30.9%和40.5%,公司業務設計貿易、工業、房地產、倉儲以及酒店旅遊等,經營業績相當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