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車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們生活中,或是各種新聞報道中,很容易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貧困人口。
且不管他們是怎麼貧困的,單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那些在貧困中生活的人,他們是靠什麼活到今天?”
陸坤緩了緩,給聆聽的眾人一點思考的時間。一位女同志很有眼色,立馬捧著一杯茶過來,遞到他手裡。
“毫無疑問,他們之所以活到現在,基本上還是靠市場,也就是那些為了牟利而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個體戶和企業,而不是個別忠於慈善的愛心任何和尚不具備社會兜底能力的政府。
而他們即便是接受了政府和個人的輸血式的短暫而有限的幫助,他們也沒法就此長久地脫貧,到最後還是得依靠市場才能活下去。
對於政府來說,想要改變落後地區的面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最重要的任務絕不是倡導社會人士給困難群眾捐多少錢,這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責任。政府要多問問自身,如何才能讓死氣沉沉的落後地區煥發生機。”
臺下眾人若有所思。
“我們康師傅集團搞的工農合作,打造生產原料基地,帶領農民兄弟創業致富就搞得很好嘛。”
陸坤見縫插針地給自己名下的企業打廣告,把不少人逗笑,但陸坤自個兒不笑,還一臉深沉,“我們去年一年,採購的麵粉支出,就是一千多萬!
我承認,我們賺回來的遠不止這一千多萬,但我們吃肉,跟著我們混的農民兄弟,是不是也喝湯了?大家想想,一千萬吶!即便是落到人頭上,一戶一萬,也能帶領一千戶家庭脫貧致富!”
不少新聞工作從業人員都很感興趣,這是個很好的新聞切入點,以往他們關注的點都在於某位富商富貴之後給哪裡捐款多少多少,但類似於這種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的新聞,一向難以到達頂尖媒體的筆觸之下。
有幾個記者在筆記本上刷刷地寫著:一人一萬,人人都是萬元戶!
至於怎麼編內容,這事兒回去再想,照著現在記錄的標題發揮想象力,瞎雞兒寫就對了。
“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一場馬拉松賽跑。讓窮苦老百姓的日子變好,就是世間最大的慈善。我們康師傅今年進入爆炸式發展區,大家想必也聽說了,我們康師傅在廣交會上,拿到了五千多萬的外匯訂單。”
說到這兒,臺下靜悄悄的氣氛突然變得熱烈起來。
前幾天的頭版頭條都是這個,在座的各位也不是生活在山裡的野人,不瞭解外界資訊。
“截止目前為止,我們康師傅集團上半年的原料支出費用,已經超過了去年一年的總和,達到一千二百萬人民幣。根據我們的預判,年內原料支出費用至少需要兩千萬人民幣。我們能幫助更多的農民兄弟脫貧致富。
行善的效率往往不如商業,商業本身便是最大的慈善。”
金句一出,臺下又是刷刷刷的記筆記的聲音,大家的臉上沒有了剛開始時那種苦大仇深的愁容,開始展望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能惠及多少老百姓。
“俗話說得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人民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
我們已經走過了無農不穩的初級階段,如今是時候用商業來把農業和工業團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