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的狠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蒙古汗王的可敦、福晉就變成了“內外兼用”的了。不僅可以在汗帳裡頭“用”,還能掛甲上陣,統軍帶兵。許多蒙古汗王對這個不放心,對那個不放心,最後就只能把腹心部眾交給自己的妻子們統領。

而阿努自從僧格當準噶爾部琿臺吉的時候起,她就替僧格管理其腹心部眾——僧格的老子巴圖爾琿臺吉把自己一半的腹心部眾傳給了僧格,剩下的一半分了八份,給了另外八個兒子。後來僧格遇害,噶爾丹上位,但是並沒有立即吞併僧格的部眾,而是透過迎娶嫂子阿努可敦實際上控制了僧格的部眾。後來阿努和策妄阿拉布坦三兄弟背叛噶爾丹投了朱和墭,大部分原屬於僧格的部眾,以及部分屬於衛拉特聯盟中的和碩特部眾(原本被噶爾丹吞併),再加在烏蘭布通山之戰中被俘虜的噶爾丹的腹心部眾,都先後投靠了大明。

而朱和墭就將這些部眾交給阿努和策妄阿拉布坦分配,一部分交還策妄三兄弟,一部分分給順義王府和殷家汗部。

在順義王府的轄區之中,還有許多原蒙古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和阿拉善部(衛拉特聯盟那邊跑過來的)的蒙古部落。這些部落也在阿努的主持下進行了整合,然後分配了牧地草場。

經過阿努的一番整頓,順義王府旗下的蒙古人被分成了左、中、右三萬戶,每個萬戶都下轄十個千戶。而所有的萬戶、千戶都設有總管府。而這些萬戶總管、千戶總管名義上雖然是順義王府的家臣,但實際上都是阿努任命的,而且阿努還隨時可以撤換他們,甚至派人將違反自己懿旨的總管逮捕或斬殺!

另外,阿努還利用主持整合順義王府麾下三萬戶的機會,從各個千戶之中選出了五千鍊甲火槍騎兵替朱皇帝賣命——這些鍊甲火槍騎兵其實就是啥活都能幹的全能騎兵,雖然幹啥都不精,但是拿去對付三四五流的對手卻特別好使。這些年草原上有誰不服大明,這支順義王府名下的騎兵就會去教做人。上回阿努奉命去青海拉攏d賴汗時也帶著這五千鍊甲火槍騎兵......d賴汗本來還想抵抗一下,結果遇上了剛剛裝備左輪轟的鍊甲火槍騎兵,稍一接觸就給打得沒了火氣,趕緊拉上桑吉嘉措到阿努的營前乞降求饒。

對於阿努現在的表態,朱皇帝當然是極為滿意的,於是他又笑著對阿努道:“阿努,讓鍾察海和書呆子王跟著你一起走一趟草原吧。”

“書呆子王”是朱和墭給兒子朱怡銀起的綽號,他的年紀比鍾察海大幾歲。鍾察海跟著阿努到朱和墭家來的時候,朱和墭就讓學霸朱怡銀利用業餘時間幫她補課......補著補著,鍾察海就對書呆子王生了情愫。這事兒書呆子王自己沒怎麼察覺,不過卻被他弟弟朱怡鎂看出來了,就偷偷告訴了大波玲,大波玲又告訴了朱和墭。

“聖上,您的意思是......”阿努也知道女兒喜歡朱怡銀,但是因為兩人的身份差別巨大,也不敢提出來——鍾察海畢竟是罪人噶爾丹之女嘛!

朱和墭笑道:“生米做成熟飯不會嗎?阿努,你好好教一教鍾察海。她模樣很不錯,身材也婀娜,又是花一樣的年紀......書呆子王又不是不要女人的,他都是當爹的人了。只要鍾察海主動一些,別總被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法拘著,好事兒不就成了?而且她一蒙古人,又不是被儒家禮法洗了腦的女子,有啥豁不出去的?

而且她現在是莎車女王,領有莎車、阿克蘇、庫車之地,麾下還有噶爾丹留下的部眾萬餘戶,這本錢還當不了書呆子王的王妃?”

書呆子王朱怡銀還沒有正式迎娶王妃,但他已經有了兩個選侍......一個是澳門葡人,一個是蒼井真介紹來的東洋妞。小日子別提多性福了,自然沒怎麼留意對他有意的蒙古妹子了。

不過女追男隔層紗嘛!

“聖上,阿努明白了!”阿努重重點頭,“回頭阿努就和鍾察海說了,不管是投懷送抱還是自薦枕蓆,一定得把二大王拿下!”

朱和墭笑了笑,就從太師椅上起身,然後轉身看著穿著合歡襟,更顯得身材飽滿的阿努,面孔忽然一板:“阿努,咱們倆之間的事兒也該說說了吧?”

“咱們倆......”阿努馬上就明白了,趕忙給朱皇帝跪了,“聖上,阿努知錯,阿努願受家法......”

認罪態度還不錯!

“那就走吧!”朱和墭故作兇狠,瞪了阿努一眼。

“去......刑房?”阿努怯生生問。

朱和墭哼了一聲:“去練功房......朕可是有真功夫的!咱們好好比試一下摔跤!”

......

文化殿,御書房。

連著兩個晚上都和阿努苦戰到半夜,總算降伏了這個蒙古女子摔跤高手的朱皇帝,今兒上朝的時候都沒什麼精神。這會兒坐在御書房裡面處理公務、接見大臣的時候,都是呵欠連天的......看來夜間摔跤的體力消耗還是太大了,以後不能這麼幹了。

正琢磨著要不要眯個午覺的時候,御前大臣的聲音傳了過來:“稟聖上,鴻臚寺卿郭有德帶金陵大學教授蒲松齡請見。”

“誰?”正昏昏沉沉的朱大皇帝一下子來精神了。

“郭有德和蒲松齡請見。”

郭有德和蒲松齡......鴻臚寺什麼時候主管鬼故事了?

另外,這個蒲松齡什麼時候當上金陵大學教授的?他在金陵大學裡教什麼?難不成教人寫鬼故事?不行,得問清楚一些。

“宣!”朱和墭趕緊讓人把郭有德和蒲松齡一塊兒帶了進來。

沒一會兒就看見那個五短身材的天津師爺領著個五十多歲,一身“孔子服”的大高個走進來了。不用說了,那個大高個就是寫了《聊齋志異》的蒲松齡了。

等著郭有德和蒲松齡行完了禮,朱皇帝開口就問:“郭師爺,你帶個寫鬼故事的來幹什麼?”

“回聖上的話,”郭有德笑道,“這位蒲先生是大才子,正是咱們的共濟會所需要的。臣想請他入夥,一起籌備共濟會......昨兒傍晚,臣就遞了本子說這事兒。”

一旁的御前大臣提醒說:“聖上,您上午的時候就批了召見。”

“哦......”朱和墭心想,一定是一邊打瞌睡一邊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