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圖海是真的,明珠是真的,康熙當然也是真的!(求月票,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康熙從小就是皇上,幹了快二十年,都已經幹習慣了。所以他現在雖然退居二線當了太上,但是在他旳潛意識中,他還是那個一言九鼎的大清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剛才被孔聖公一提醒,才想起自己已經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了!
也許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下崗的這個事實,對康熙的心裡造成的打擊太大。原本站立著的康熙一屁股坐回了自己的御座,然後喃喃自語道:“朕已經不是皇上了,朕已經不是皇上了......”
底下的大臣們看著他們的小聖主這麼一副悽慘模樣兒,都嗚咽出聲。他們實在想不明白,康熙明明是個明君聖主,而且早就大權在握,將朝局牢牢掌握在手中。怎麼就讓朱和墭、吳三桂這兩個逆賊成了氣候?可就算如此,康熙在失去南方半壁江山後還銳意改革,組織了新八旗軍,更一次次身先士卒激發將士們的忠義血性,怎麼就敗落如此了呢?在他們這些知兵的大臣們看來,現在的大清八旗新軍真的很強了!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奇爾泊一戰中那麼輕鬆的就擊敗了吳應麒和布林尼的聯軍。
就算是那些個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來幫著大清練兵的洋將在見識了奇爾泊之戰後,也都翹起大拇哥說如今的大清兵就算擺在歐羅巴戰場上也是第一流的,足以和法蘭西路易王的精兵較量一番,羅剎國彼得王的軍隊可遠遠不如大清天兵呢!
這大清天兵都這麼強了,怎麼就被明軍輕輕鬆鬆給打敗了呢?而且還一敗再敗,敗到了無力迴天!這大清, 接下去到底該怎麼辦呢?
“太上皇,三十六計走為上!現在北京城出了偽康熙, 多半會被用來分裂咱大清......盛京看來是保不住了!”
“太上皇, 現在關中的人心也極為浮動, 之前遷到關中的旗人都怕逆賊大舉來犯......不如把他們都遷到興慶府、西寧府和蘭州府。”
既然無力迴天了,又出了兩個康熙, 這些大清能臣們自然就想到了儲存實力......反正大清天兵已經從廣東一路開溜到了東北、西北,為什麼不再一次以退為進呢?
幾個南書房大臣紛紛附和,但一個個臉色都很不好看。因為朱和墭搞出個冒牌康熙顯然是有所圖謀的。而他的所謀, 大家用腳後跟也能想明白,一準是東北那旮旯。
其實拿出一張地圖看看,就知道北清的攤子還是鋪太大了。一頭在東北,一頭在西北,中間還夾著一個蒙古。而且蒙古這邊還出了個和北清為敵的成吉思天佑汗布林尼!
而維持這個盤子的, 只剩下十三四萬八旗新軍和六七萬魯勇還有兩萬蒙古新軍。
二十二萬大軍看著好像不少了, 但是現在的北清朝廷財源枯竭, 根本沒有維持那麼多軍隊的財力。而且北清的地盤又太大, 兩塊核心地盤陝甘和盛京、寧古塔之間相距三千多里, 其間還有草原大漠山林, 根本無法呼應。
一旦這兩塊核心地盤遭到明軍猛攻, 守在那裡的清軍就只能各自為戰。
而在北財源枯竭, 又冒出一東一西兩個康熙的時候,底下的軍隊還能有多少死戰的心思?
有真康熙親自看著的西北還好一點, 而且北清的主力也在這裡, 還背靠著準噶爾、和碩特兩個支援康熙大汗的蒙古汗國, 所以還能堅持一下。大不了就是放棄關中平原,再向西縮一縮......
而沒有真康熙坐鎮的盛京、寧古塔就非常危險了。如果明軍支援偽康熙常寧攻打, 說不定會來個半推半就的開門迎降!
康熙一想到常寧現在正冒充自己,在明珠、王輔臣兩個叛臣的輔佐下進兵盛京,他就後悔的想抽自己的耳刮子......早知道常寧能玩出這一手, 當時就該毒死他啊!
還是心慈手軟了!
想到這裡,康熙悠悠地看了一眼孔聖公, 孔聖公還以為康麻子在向自己徵求意見, 於是就回答道:“太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咱們手裡還有二十萬精兵,何處去不得?”
康熙心說:“這二十萬大軍中就有你的七八萬魯勇和張勇、王進寶他們率領的一萬多甘陝綠營兵......你比常寧還危險!”
想到這裡,康熙的神色卻動也不動, 只是淡淡道:“知道了......立即給巴海和科爾沁各部的親王、郡王們下旨, 讓他們馬上西遷到興慶府來。再給關中的康王和嶽樂下旨,讓他們多蒐括些錢糧布匹,然後往蘭州府撤退。”
......
“大將軍,遼陽城就在前面,最多兩個時辰,我們的大隊人馬就能入城休息了!”
常寧,或者叫偽康熙、東康西什麼的,總之就是這麼個人,現在正穿著一身正黃旗的棉甲,戴著槍盔,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一個小土丘山站著。在土丘下面,是大隊大隊的步兵、騎兵、炮兵、輜重車隊,正滾滾透過。這些兵將全都是旗兵打扮,穿著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紅等五色的棉甲,不做聲地行軍。一面面八旗兵的軍旗在隊伍當中飄揚舞動。這一帶已經是遼河平原了,距離北清盛京瀋陽城也沒多遠了。周遭的人口還算稠密,官道左右,零零星星的有一些旗民、旗奴在呆呆的看著這支既熟悉、又陌生的八旗兵。
正在向常寧彙報的是昔日的大清首席大學士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