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個個都是人才!(求月票,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
當大明將要北伐中原,還要聯手大蒙古國一起摧毀大清朝的訊息,在北方大地上四處傳播,搞得人心惶惶的時候。作為大明王朝的掌舵人,監國明王朱和墭, 卻還在按部就班, 照著自己的節奏引領著這個古老的天朝帝國走向未來。
畢竟對於他而言,反清復明早就不是首要目標了。或者說, 這個目標其實已經基本實現了。他現在已經是大明之君了,只是礙於那個“先入北京者君天下”的諾言,沒有登基稱帝......可以說是清也反了, 明也復了。
但是天朝帝國的未來,卻仍然被籠罩在迷霧當中!
將這個已經漸漸開始落後於時代的古老國家,引領到正確的道路上去,讓它免於二百年後的沉淪和長達一百幾十年的苦難以及貧窮, 卻遠比開始一個新的歷史迴圈要困難得多!
而朱和墭現在要挑戰的, 就是這個困難得多的目標!
不過朱和墭畢竟不是一個歷史學家或社會學家,對於中華文明在近代沉淪的原因, 也不是非常清楚......也許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所以他只能去試著解決自己能夠理解的問題。
在他看來, 中國古代歷史週期大迴圈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而抑制兼併的藥方當然就是均田制!
推行均田制的最佳時機當然就是國初威權最盛、人口又最少, 而利益集團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
所以他現在寧願把一統天下的時間再往後推一推,也要先把最難搞的江北、江南、江西、浙江這四省均田搞定了。
不過解決了均田,也只是推遲了大迴圈的到來,而無法讓大明跳出這個歷史大迴圈。想要跳出去,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率先實現工業化!
而想要率先實現工業化,朱和墭眼下能想到的路數,一是建立一個可以工業化提供資金的金融體系。
二是建立一個可以為工業化批次提供人才的教育體系。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零元夠,去搶市場、搶原材料、搶資金。
四嘛,則是自己下場當資本家或是自己扶植、培養工商業資本家了......
而這四個辦法,好像都離不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所以在明王監國二年科舉大比的結果出來之後,朱和墭就將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人才的培養和進一步選拔中去了。這一屆科舉大比的取士數量是空前的。最後公佈的進士大名單上總共有一千九百九十八人——貢士大名單上有兩千人,最後考殿試的時候少了倆,也不知去哪兒了?
而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廣東、福建、江西、江南、江北、浙江等六省地盤上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
但是朱和墭不可能同時培養那麼多的佼佼者,所以從科舉大比結束後的二月下旬開始,他都一直在親自主抓這幫新科進士的入職培訓,還試圖從中選拔出不超過十個“真正的天才”進行重點培養。
到了八月下旬,經過了幾輪篩選,朱和墭總算選出了七個天才進士。
他們分別是揚州黃履莊,杭州戴梓,漳州陳浩,雷州郭忠柱,潮州蘇哲,蘇州耿忠,徽州汪文選。
這七個人可個個都是人才,其中還有一個應該是歷史上以善於設計和監製聞名的戴梓!
不過他們當中最聰明的確不是戴梓,而是來自揚州的黃履莊。這人年紀還不到二十歲,卻已經學貫中西,尤其擅長機械。
在南京紫禁城文華殿邊上的一處剛剛平整出來的空地上,顏元、萊布茨尼、諸葛正陽,還有戴梓、陳浩、郭忠柱、蘇哲、耿忠和汪文選等人齊集一堂,簇擁著朱和墭,樂呵呵地看著黃履莊滿頭大汗地騎著一輛手動式的雙輪木頭腳踏車在轉圈。
這架雙輪腳踏車的結構和後世的腳踏車有點像,都是一前一後兩個車輪,中間一個座椅可以坐人。但是它的驅動方式卻非常奇特,不是腳踩的,而是用手搖一對曲拐以帶動車輪。
雖然這輛腳踏車騎著有點累,但是這位黃履莊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且還是朱和墭急需的機械方面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