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周培公,求求你放過大清朝吧!(求月票,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見周培公的話,帳篷裡面所有的人心裡都是咯噔一下!
這個周培公的計策吧,在實施之前看上去都挺不錯的,掰著手指頭算一算,還都是為大清朝著想的。可就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個計策搞到最後,結果卻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大清朝的半壁江山都快賠光了!
所以私底下有許多人就管周培公叫“周賠光”......大清朝聽他的話,都快把江山賠光了。
可是當大家想要追究“周賠光”責任的時候,追來追去,卻又發現“周賠光”的計策彷彿都是最優選。聽他的話少賠一點,不聽他的話肯定還得多賠一點。所以這個“周賠光”還是有功無過的,不能一刀殺了了賬。
可大傢伙還是不希望這個“周賠光”再獻計獻策了,以至於幾個南書房大臣私底下合計了之後,一起向康熙皇帝推薦讓“周賠光”去當兩淮都轉鹽運使。這可是個肥得流油的缺啊,這“周賠光”一定會開開心心的去上任的。
可沒想到,康熙才點頭沒幾天,明軍就在江北動手了。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出兵淮西,但還是把康熙皇帝給嚇著了。他趕緊命令施琅和傅弘烈出兵揚州、淮安,把那裡的大鹽山都綁......不,是請到北京來當奴才!
而在揚州、淮安的大鹽商都帶著全部家產到北京投入內務府當奴才的同時,淮東自然就放棄了——有那麼多的銀子、糧食、食鹽和其他各種各樣的家當和物資要北運,不得施琅和傅弘烈帶兵保護?要不然半道上跑了怎麼辦?
施琅、傅弘烈的軍隊前腳一走,明軍後腳就到。明軍一到,“周賠光”自然就不能去揚州上任了。所以他這個兩淮都轉鹽運使就只能繼續在南書房行走著......就是讓“行走”,沒讓他說話。
而“周賠光”自己也感覺到被冷落了,所以這段時間一直冷著沒有獻計。忍到了察哈爾之戰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都沒有再獻計獻策。
可今兒聽見熊賜履提出了“保大儒、保大清”之計,他實在是忍不住了。英雄所見略同啊,他其實早就在琢磨著把衍聖公捧出來當傀儡組織儒人黨去和大明那邊的儒門大學士會議唱對臺,他甚至還計劃好了用儒人黨徒去煽動大明國內的儒生反均田、反原儒......
康熙皇帝也有點頭皮發麻,不過他還是忍住讓人把“周賠光”轟出去的念頭——明君嘛,應該要善於納諫的,最多“周賠光”說什麼,自己都不納,這樣應該就不會再“賠光”了。
拿定了主意,康熙終於壯著膽子發問:“周培公......你又有計策了?那就說來聽聽。”
只是聽聽,決不能採納!
周培公聽了康熙的話都有點感動了,連忙伏地叩頭,然後才朗聲說道:“萬歲,現在正是偽明行均田害民之法的關鍵時刻,咱們一定得想方設法加以破壞,否則一旦讓偽明闖過了均田這一關,接下去就必然會行府兵了。均田府兵,本就是捆綁在一起的。
過去北周隋唐搞均田府兵之法的時候,都能做到六戶發一兵,偽明應當也能做到。現在偽明治下是百姓當不下四百萬戶,如果六戶發一兵,當有六七十萬大軍,人人肩燧發之槍,擲糖藥之錘,攆火箭之炮......大清如何能擋?”
話說到這裡,周培公已經是淚流滿面了......這是急的!
在他看來朱和墭花那麼大的力氣搞均田,就是為了在均田制實行後再搞府兵制,然後“暴”上六七十萬大軍一波把大清朝給推平了。
康熙倒吸一口涼氣,身子猛地向前一探,“說下去!”
“是,”周培公接著往下說,“奴才剛才聽見萬歲爺說若能有江南一二豪強揭竿而起......這事兒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但咱們也不能幹等著,得行動起來。奴才建議利用衍聖公這面大旗,發動江南的縉紳豪強,用各種辦法抗拒均田,甚至可以派遣得力而且又忠心的江南籍幹臣,喬裝打扮,潛回原籍,打著聖公使者的名義煽動反明起義!”
這計策好像很不錯,而且不管起義成功與否,都不會給大清造成損失。康熙不禁點頭表示讚許,但他馬上又想起了衍聖公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少年,衍聖公府只是個混日子的地方,哪兒幹得了煽動造反的事情?
如果衍聖公府真有這能耐......就該滅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