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笑著:“那是自然的,他為老夫父子辦成了兩件大事,怎麼可能不要回報?憑著他已經立下的功勞,到老夫這裡躺著吃一輩子也足夠了。”

他說的兩件大事,第一是坑人變成救人,把吳應熊坑回了雲南;第二才是聯耿取武昌......的確可以躺著吃一輩子了!

“父帥,”吳應熊這個時候提醒吳三桂道,“耿精忠那邊的事情只成了一半,這個耿精忠有點傻頭傻腦的,而且自視很高,也想當皇帝,多半不會照著楊先生給他的路子走。”

到底是蘋果園結拜的好兄弟,吳應熊對耿精忠的為人還是很瞭解的。

“少帥,”劉玄初接過吳應熊的問題道,“只要耿精忠再裝幾個月的忠,接下去不管他出兵搶江寧還是襲九江,咱們都能順利取下武昌府。”

“說的也是......”吳應熊點點頭,“這個先裝忠臣,然後在關鍵時刻跳反的計策,我看咱們也可以拿來用一用。”

吳三桂聞言望著兒子,“應熊,你想把這一計用在誰身上?”

“馬鷂子王輔臣,”吳應熊說,“咱們之前沒有取武昌的妙計,所以就想著讓他在陝甘搞事兒,打亂玄燁的陣腳......現在咱們有了進取武昌之計,而且還有了專門剋制八旗兵的天雷藥,就不怕玄燁把八旗兵都調到南邊來了。

既然如此,王輔臣這枚暗子兒就該好好用上一用了!”

吳三桂點點頭,問:“應熊,你且說說,王輔臣這枚棋子應該怎麼用才好呢?”

吳應熊道:“王輔臣雖然是父帥的舊部,但他並不是關寧出身,而是大同出身,之所以能成為大將,是因為素有勇名,後來又得到了福臨和洪承疇的提拔,才成為總兵。他在父帥手下當總兵時,還曾經和二弟結怨,這才走了門路調去了西北。

而且去年王輔臣到京城陛見時,玄燁待之極為隆重,還和他一起過了上元節,並且送了他一柄先帝用過的豹尾槍。當時王輔臣極為感動,哭拜而出。可見玄燁對王輔臣還是極為看重的......如果王輔臣肯放棄平涼的兵權,自請入京,一定會大受玄燁信任。或留在身邊參謀軍機,或派到荊州、武昌、江寧軍前大用。無論玄燁怎麼用他,都比讓他在平涼起兵要強啊!”

王輔臣也是個奴輩很低的奴才,他本是明朝大同鎮的一個名叫王進朝的將領的義子......也就是高階家丁。大同鎮總兵姜瓖起兵反清的時候他也跟著,因為在戰場上表現的特別勇武,所以引起了滿洲主子的主意,在姜瓖兵敗後免於屠戮,入辛者庫為奴。但是因為他的勇名太大,所以在多爾袞死後得到了順治的重用,成為御前一等侍衛。後來又放到洪承疇麾下大用,一路升到了總兵。

後來吳三桂看中了王輔臣的勇武,在請示了順治帝后,把王輔臣變成了自己的部下。後來王輔臣跟隨吳三桂入緬甸,一起擒獲了南明皇帝永曆。

再後來王輔臣因為和吳應麒開玩笑得罪了吳三桂,吳三桂說了句不好聽的話,他就走門子調走了。

所以這個王輔臣你說他是吳三桂的人,好像成色也不足,說他是福臨的心腹好像跟確切一些。

如果這個王輔臣能夠入朝裝忠臣,得到康熙大用的可能性極大......

吳三桂聽了兒子的這番話,笑著點點頭道:“好啊!吾兒果然足智多謀,這王輔臣若是在平涼起兵,的確沒有太大的意思。清廷在陝西駐紮了重兵,而且還有個甘肅提督張勇。此人在陝甘軍中的聲望遠高於王輔臣。如果他不願意起兵,王輔臣孤掌難鳴。如果他願意跟隨老夫,那沒有王輔臣陝甘也一樣會落入老夫手中。對了,現在汪士榮到哪裡了?”

汪士榮和王輔臣有舊,所以奉了吳三桂的命令,拿著吳三桂的親筆信去平涼拉攏王輔臣了。

“才到成都。”吳應熊答道,“四川的局勢還沒有穩定,從成都通往漢中的道路也沒有恢復,估計還得過些日子,才能去陝西。”

“好,”吳三桂道,“老夫馬上給王輔臣寫封信,要他裝大清忠臣,再讓人送去給汪士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