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債券(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比當年那美國建立更讓人焦慮。
當年美國叛亂,朝廷甚至要求北美幾個藩國出兵支援英國鎮壓,但因路途遙遠和法國在路易斯安那阻止才作罷。
嗣德皇帝十歲即位,權臣與後宮聯合掌權,給這位皇帝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皇帝滿心猜忌,最恨的就是獨斷專行的大臣,就連後宮,在皇后病逝後,也是二妃共掌。
內閣首輔,就沒有一個幹滿五年的。
如今驟聞法國百姓忤逆之後還弒君,很難不觸碰他那敏感的心。
「讓在荷蘭的歐洲使團出錢,支援反法同盟,出錢出力,莫要含糊!」
劉墉聞言,忍不住蹙眉,然後低聲道:「陛下,朝廷的預算,怕是不夠了……」
嗣德皇帝眼神立馬就犀利起來:「沒錢?那就把含銀繼續降。」
劉墉嘆了口氣,猶豫道:「陛下,銀圓再降,怕是雙柱錢就止不住了!」
所謂的雙柱錢,指的就是西班牙銀元,含銀量在九成左右,備受民間喜愛,但朝廷卻一直禁止。
沒辦法,誰讓朝廷的錢不值錢了?
隨著宣武盛世到達頂點,朝廷不可避免的迎來了下坡,雖然這個趨勢很緩慢。
在財政上,稅收徘徊在兩億這個數字就不動了。
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但銀圓的含銀量從紹武初年的九成,到了如今的八成。
如果按照白銀來算,僅相當於紹武年間的一億七千萬。
再加上白銀黃金的持續輸入,白銀持續貶值,一石米就需要兩銀圓。
龐大的官僚體系,軍隊,以及各種賑濟維護,讓財政良好百餘年的大明,已經迎來了寅吃卯糧,學習歐洲發行了債券。
債券,在大家看來,就是寅吃卯糧。
「你說怎麼辦?」
「陛下,可從內帑裡撥些……」
嗣德皇帝立刻炸毛:「怎麼,你們掌控朝廷錢糧還不夠,還得把手伸到朕的褲兜裡?」
「錢不夠,繼續發債券就是!」
言罷,皇帝就揮了揮手,幾人只能退去。
回到內閣,劉墉對幾名同僚袒露道:
「如今歐洲因為這所謂的反法同盟,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咱們出口的幾樣東西都降了不少……」
王傑附和道:「我聽聞海關衙門的稅減了三成,難怪陛下如此了!」
孫士毅則嘆道:「不止是歐洲。」
說著,他聲音低了些許:「南洋藩國,一個個倒是起來了,跟咱們一般無二,賣的東西也便宜……」
劉墉掌控著戶、財、民三部,對於錢糧自然敏感,他點頭道:「再這樣下去,本土倒是賺的錢倒是少了,可不能任由他們亂來。」
「王閣老,南洋總督那裡可得有作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