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外面風大,您還是進去吧!」

西北,滿清。

偌大的遼京屹立在裡海北部,可容納三十萬眾,立馬就成了整個中亞地區最大的城市。

皇宮中,當朝皇帝玄燁,正坐在龍椅上,享受著海風和江風的混雜,面色潮紅。

「今年是哪一年了?」

「回稟陛下,光武六十年了!」

一旁的宦官低聲道。

「六十年了!」玄燁嘀咕道:「我八旗來到這西原蠻海,已經六十年了!」

自他在順治二十四年繼承皇位,已經六十載。

他勵精圖治,以史書中的西遼耶律大石激勵自己,立國於異域,然後伺機反攻中原,恢復大清江山。

這六十年,他不斷地開拓進取,諾蓋草原成了腹心;與羅剎人互有勝負,徹底佔據遼河(烏拉爾河)下游,並且靠著水師獨佔裡海。

旋即,他又不斷西進,藉著土爾扈特部和哥薩特人,不斷與奧斯曼人競爭,終於染指黑海。

南以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奧斯曼對立。

西邊則是在黑海和克里米亞汗國對峙。

滿清的版圖,已然擴充了近十倍。

府縣上百,人口突破三百萬。

核心力量的八旗,已然躍至十萬戶,六十餘萬人,隨時可以提兵十萬,征戰四方。

可惜,在他躍躍欲試東向時,東邊的西域六國,卻合為一體,以遼國為首成了障礙。

騎兵不得上風,火器處於劣勢。

這些年他三番五次的提兵,卻沒有佔什麼便宜,心氣不自覺就沒了。

「何時能歸故鄉呀!」他心中哀嚎著。

年邁的身軀,已然在催促他準備後事,為這個政權選取下一個繼承人。

「陛下,四爺求見!」

「讓他過來吧!」

玄燁隨口道。

「父皇,羅剎人在北方取得大勝,贏得出海口後,已然膽氣十足,這次挑釁雖由哥薩克人起,但實質上卻是羅剎人。」

四皇子低頭,彙報著此次北巡的心得:「據聞,俄羅斯人已經與克里米亞汗國達成臨時和議,隨時準備與我國爭奪遼河。」

「羅剎王彼得一世是個有膽氣的,敢孤身一人去歐洲求學,並且回國後實行改革,一如戰國時的趙武靈王,雖已死,但如今羅剎人野心勃勃……」

「嗯!」玄燁輕嗯一聲,道:「八旗已然待命,隨時可點兵出擊,糧草輜重也是不缺!」

「不過,老四,你覺得大清接下來該如何?」

四皇子一愣,然後咬著牙道:「自從大清邁入黑海後,已然是戰爭之世,改革才是求存變強之根本。」

「雖不至於效仿羅剎人,但借鑑一番也是可行的。」

「例如?」玄燁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