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暹羅(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時間,兩位大人物渾身一震:
「哪裡來的糧食?」
碼頭,懨懨的扛包大漢們,此時精神百倍地背運著一袋袋的糧食,片刻。已然堆積如山。
大量
的百姓聚集在碼頭,看著糧食的堆積,一時間都看呆了,心裡莫名的就安穩了許多。
幾個商人則站在碼頭,看著這般場景,忍不住感嘆:「面有飢色,再遲幾天,不知餓死多少人!」
一人自得道:「咱們從婆羅洲進糧,不知救了多少鄉親們呢!」
「婆羅洲更早,自然是更穩妥!」
秦國一年兩熟就了不得了,但婆羅洲一年三熟,糧食著實不少,收割日期也提前了許多。
果然,糧船一到,米價立跌。
福建巡撫大喜過望,親自接見了這群商人。
「我等本就是鄉民,聽聞老家遇到旱災,心急如焚,立馬就從婆羅洲買糧北上了!」
巡撫讚揚了幾句,就問起了婆羅洲:「往日糧食都是從秦國而來,未聞婆羅洲事,不知情況如何?」
幾人開始介紹婆羅洲之事。
三國開荒,種田捕奴,可謂是辛苦。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了,繁多的物產,尤其是一年三熟的氣候讓百姓們不愁吃喝。
但是提前小半個月收割,從而北上救濟災民。
「看來,閩糧不知只依靠秦國,南洋諸多藩國,也能反哺大明瞭,甚好!甚好呀!」
巡撫感慨萬千。
隨後幾日,來自南洋的大米源源不斷地湧上市場,使得糧價不得不降至百文每鬥。
待秦國糧食抵達時,糧價竟然又跌了許多。
無獨有偶,南方各省的旱情牽連廣泛,皖、浙、蘇、贛,閩,廣等省份,也是糧價大漲。
雖然來自於東北和南洋的糧食源源不斷的輸入,但依舊讓糧價高了數成。
朝廷也藉此認識到了南洋諸多藩國的用處,內閣這時候也是毫不吝嗇讚美之言,吹捧起皇帝的先見之明。
如果沒有南洋藩國的糧食輸入,南方將會受到重創。
鄭森更是感嘆連連:「閩省活民可止百萬,多虧了陛下鴻福……」
朱誼汐對此倒是左耳進右耳出。
南洋藩國一開始就是定的糧倉,今個倒是顯威了。
鄭森尤其激動,迫不及待道:「據臣所知,暹羅一國等若是兩個秦國,年出口達三百萬石,廣東福建等地皆賴其食,據聞僅僅是廣東,就有三百萬人吃暹羅糧而活……」
「你的意思?」朱誼汐眉頭一挑。
「臣以為,可遣人降服其國,讓一皇子之藩,建立南洋又一個糧倉。」
「你們的意思?」
年邁的首輔閻應元瞥了一眼鄭森,嘆了口氣:「南洋藩國,唯獨暹羅例外,臣等願意支援一皇子就藩,塑造我大明糧倉。」
「難得呀!」朱誼汐瞥了一眼眾人,感嘆道:「昔日我一力建藩,今個倒是倒轉了,好呀,極好!」
被動和主動,兩者完全不同。
內閣甚至準備百萬塊錢,用於對暹羅的征服,大方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