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聯盟(第1/3頁)
章節報錯
萬壽節對於諸多藩王們來說,具有強制且必須性,但同時還帶給了他們一些別樣的契機。
如,遼王,三十八歲的他雖然滿臉風霜,吹夠了中亞的寒風,但骨子裡依舊帶著輕佻。
這不,在隸屬於自己的長安戲樓中,他左擁右抱,好不快活。
而在他跟前站著的,則是嫡長子朱輔烰,十八歲的年紀,渾身散發著尷尬的氣息。
“我說四哥,輔烰在這呢,你這不像話!”
刑王與其對坐著,撇了一眼低頭不語的遼王世子,忍不住笑道:“小烰啊,出去玩吧!”
“別介!”遼王則搖搖頭,放開在幾女身上的手,擺了擺手讓幾女出去,然後正襟危坐道:
“長安戲樓多年未來,某甚是懷念呀!”
“小烰,最近唱得什麼本子?”
“父王,如今長安戲樓開始唱長坂坡了,三國演義經過那毛氏父子刪改下,更加火紅了!”
朱輔烰說著,搖頭晃腦地講解其中的精華。
如步伐大小,聲調高低,動作幅度,唱腔選擇等,可謂是一個精通。
遼王笑罵道:“你小子在京城待了那麼多年,就學會了看戲?”
這時,趙王則搖頭道:“京城繁華,讓他們來此,也不知是好是壞。”
“這倒是沒什麼,讓他們見識一下天下真正的好地方,免得井底之蛙,世子了不起?京城遍地都是!”
遼王隨口道。
鄭王、陳王、徐王也紛紛點頭。
相較於早已經之藩多年的遼、趙、邢三王,鄭陳徐三王則是建國在哈薩克汗國之地,三大玉茲平分。
人均倒是分到了七八萬帳牧民,國土也是不小。
遼國建立多時,對於三個弟弟倒是大方,資助了不少的工匠和錢糧,使得幾國的關係頗為親近。
孃胎裡帶來的血脈算不得什麼,最關鍵的還是在距離上。
邢、遼、趙、鄭、陳、徐,六國圍繞著安西形成了一個半圓,將整個大明西北包圍起來,成了屏障。
遼王在幾王之中年齡最長,資歷最深,威望卓著,他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
“大家都是親兄弟,大明的親藩,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平日裡忙乎著治國理政,今個倒是個好契機!”
說著,他瞥了兒子,以及其他幾個小子:“你們也得聽著,事後得寫心得。”
“是!”一串小子們苦著臉應下。
在諸王身後的這群半大小子,是他們的兒子們。
朝廷規矩,世子年滿十二,必須來京讀書,十六而返,嫡子也是如此,唯獨不限庶子。
自然而然,六位親王的世子,嫡子,以及庶子都送到京城讀書,陪太孫讀書。
這是培養下一代的親近,諸王自然是願意的。
這一次來京對於諸王們來說,也是一次父子見面會。
“四哥,您有什麼大事?”
趙王神色凝重,屁股也不自覺地正了起來。
“沒什麼!”遼王隨口道:“就想著咱們六國相近,互相之間再更加親近一點。”
“比如,聽說鄭國西北有滿清人的蹤跡,到時候怎麼應對?是不是得求援?”
“咱們都知道,安西雖然有獨斷權,但到底反應太慢,不及咱們來的快。”
“而且,咱們之間缺點東西,也不需要拿什麼銀圓來,以物易物也是可行的。”
說著,遼王講起了這件西北諸藩交流的事,最後嘖嘖道:“我這也是聽說老大做的,他跟衛王幾個倒是親近的很,轉十幾萬人去了齊國,賺了百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