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在借鑑滿清統治和歷史經驗,以及皇帝的參謀下,草原地區逐步形成了特色政治體系。

在征服初期,對於所有的大小貴族進行承認,然後劃分勢力範圍,不允許其私鬥。

只是為了避免養蠱,從而再次造就一個大部落出來。

隨後,百戶區,千戶區設立,再加上巡迴斷事官,讓司法由朝廷掌控,削弱貴族的統治權。

再之後,自然是對權力的贖買,所謂的鐵羊錢。

一步一步的束縛貴族權力,從而穩固統治。

在政治上用鐵羊錢穩定貴族。

思想上,用黃教來收攏普通牧民。

經濟上自不必提,羊毛貿易捆死了大部份人,就算是貴族也無法逃脫。

而這所謂的羊毛貿易,只是俗稱罷了,包括了羊毛,鹽鐵,茶葉,皮草,礦產,牲畜等草原特產。

除此之外,相較於滿清,大明在政治上更加寬容,考慮到蒙古人對文化不精通,直接建立社學,普及儒家文化。

為了讓底層百姓擁有自己的未來,那達慕大會直接成了蒙版科舉,直接打破了貴族的壟斷。

這對於民心的爭取是難以言表的。

底層牧民第一次知道,不需要戰爭,他們也會成為上層人物,過上比貴族更加富裕的生活。

最典型的就是各大藩國去開拓時。定然會在草原上繞一圈,招攬親信。

如遼王,他直接招募了三千帳牧民,奠定了自己的根基。

三寺政策就是其完全體。

孟恩這時候也知道了,即使自己起碼射箭都不出色,但依舊擁有著一個未來:鐵路工。

一家人吃喝著,孟恩騎著馬,這才去了斷事官處。

百戶區如今也有了斷事官,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群斷事官們不僅開始審判案件,更是代百戶們處理民事。

如徵賦稅,兵役,徭役,乃至於戶籍更改。

斷事官的帳篷極其寬敞,威風八面衙役在門口守護,桀驁的牧民們低著頭,排著長隊,順從的好似綿羊。

其權勢,越發厲害。

孟恩眺望著在處理案件的斷事官,尤其是他穿著綠色的蒙古袍,上面繡的官補,看上去頗有幾分異樣,但卻滿是威風。

木板一拍,所有人都打哆嗦。

他人就是那達慕大會上的進士,有普通的牧民直接成為了官員,成為了與貴族相等的人上人。

整個家族實現了躍遷。

在治理蒙古地區的牧民,朝廷因地制宜編撰了一套律法。

非常的簡單,以三條為根基而擴編。

第一,不得私鬥,勝敗雙方皆為奴。

第二,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大部分都家產,凡是違背此律者,流放。

第三,偷盜者為奴。

而為了適應蒙地,在婚姻上,允許迎娶後母、嫂子等行為,但必須要徵得後者同意。

而辱罵喇嘛,皇帝者,為奴。

不繳賦稅,逃脫兵役者,為奴。

基本上來說,雖然略顯有些不適,但大致符合牧民們的思維,得到了廣泛的接受。

等待了一個時辰,直到那衙門之中的鐘表響了兩次後,孟恩才得到了接見。

他直接說明了來意,將自己更改戶籍,徵召為鐵路工的事說出來。

“我知道!”斷事官露出一絲笑容:“此事整個綏遠已經傳開了,不止是你,還有上萬人跟隨去做事。”

“安西那裡缺人,缺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