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察爾汗鹽湖(第1/4頁)
章節報錯
西寧府,海西縣。
太陽高懸,炙烤著這片荒漠之地。
隴西的西邊,過了黃河,順著黃河支流湟水溯河而上,在祁連山南側黃河與湟水流域的三角地帶,由黃河、湟水以及大量支流組成的河谷區域,就是“河湟谷地”。
也是吐谷渾,隋煬帝西巡、青海道、唐蕃古道和大宋熙寧開邊等歷史之角。
作為入藏的路口,西寧府是甘肅的重要轄地,在李自成逃亡康區後,這邊有蒙古人和藏人混居的地方,就被大明控制。
旋即,在控制河湟谷地後,西寧府自然而然就成立了,然後被規劃到甘肅。
“西寧府,下轄海西,海東,海南,海北四縣,有民眾三十餘萬,邊軍三千人,還有本地的巡防營兩千人。”
被烘烤的沙漠上,由一對駱駝組成的商隊連綿數百步,鈴鐺脆響,腳踏沙土。
晴空萬里,碩大的太陽散發著光芒,將所有的雲朵驅逐,放眼望去,遍地都是黃沙,毫無人氣可言。
騎在駱駝上面的商人們,一個個用紗巾將自己的口鼻捂住,即使熱得要命,也不敢輕易扯下。
司馬布卻管不了那麼多,他將圍巾摘下,從駱駝的背上取過皮囊,咕嚕咕嚕的往自己口中灌水。
好一會兒,他才緩過氣來:“這四縣之地,又有何不同?”
一旁的中年人則輕笑一聲:“海東,海西,海南,三縣,都是民屯之地,許多的牧民也喜歡在這種地,由此成為了糧倉。”
“甘肅每到缺糧的時候,就會從西寧府調糧,緩解災情。”
“至於海西,這不就是少爺您要來的原因嗎?”
司馬布這才苦笑道:“見識到了海東等縣的光景,突然入的海西,還真有些不習慣。”
“察爾汗鹽湖!”
說到這個名字,他表情格外的嚴肅。
在以往,青鹽是指甘肅,寧夏等地的鹽湖,白中泛青,味道微鹹。
但隨著西寧鹽湖的開拓,尤其是碩大的察爾汗鹽湖,立馬就迎來了開發狂潮。
青鹽,這個名詞,也就成為了西寧府湖鹽的代名詞。
相較於其他青鹽,察爾汗鹽湖的鹽,顏色更為亮麗,吃起來不苦,更細,味道更勝一籌。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察爾汗鹽湖規模極大,開採極為容易,成本低,自然而然就成了首選。
且,西寧府的位置是十字路口,北方就是甘肅,西邊就是安西,南邊則是衛藏,東邊則是陝西,鹽湖生產出來的鹽運往哪裡都方便。
“為了這個鹽湖,西寧府特地修了條官道,按照國道的規模修建。”中年人感嘆道。
司馬布則笑道:“依託這鹽湖,西寧府才成了甘肅第一府,年納賦稅百萬,怎麼珍惜都不為過!”
“誰說不是?”中年人則配合道:“也正是因為在鹽湖,許多韃子也不放牧了,就牽著駱駝和馬幫忙跑商。”
“鹽湖到西寧城六百里,沒有這些韃子,鹽還真不好運走。”
這時,司馬布才注意到了路邊。
幾頭駱駝氣喘吁吁地倒在地上,閉著眼睛只有喘氣的份。
其中一頭白駱駝,極其顯眼。
而本來在行走的蒙古人,卻突然離開了隊伍,從懷中掏出了珍貴的水囊,咕嚕咕嚕的給幾頭灌下。
而似乎注意到這些,隊伍也緩緩停了下來。
許多人都趕過來,跪在地上祈禱的。
“這?”
“白駱駝對於他們來說,是聖獸,只要遇上了就會帶來好運。”
中年人補充道:“這駱駝一看就是野駱駝。”
“這要是獻給朝廷?”司馬布眼前一亮。
“爺,你還是收起那份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