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巡,驚天動地。

這一番南下,自然不可能僅僅是為了去山東,而是為了沿運河南下,至趨浙江杭州。

也就是說,整個運河,都將是他的巡查點。

這下,內閣吵成了一鍋粥。

首輔堵胤錫的威望,不足以對抗皇帝,就算整個內閣加在一起也不行。

這般堵胤錫拜訪趙舒,希冀這位首輔勸服皇帝:

“陛下萬金之軀,不可輕動,某實在是沒辦法,才來求先生。”

堵胤錫的姿態放的很低。

“我?一個修史的老頭子罷了。”

趙舒此時老態龍鍾,年近七十的他已然鬍鬚皆白,此時正躺在竹椅上悠哉悠哉的。

面對堵胤錫的祈求,他滿臉的淡然:“首輔才是內閣之首,此事應當你來勸誡。”

“我呀,閒雲野鶴,不夠格咯!”

堵胤錫將要再言,但卻被後者勸了一頓:

“陛下雖然玩心大,但下江南卻並非如前朝武宗那般胡鬧,心中應該是有了計較,爾等應該好心琢磨,盡心將此事辦得妥帖。”

“四處阻礙,拖延,這並非是大臣所應該能做的……”

堵胤錫眉頭一皺,心中一凜,然後拱手而去。

其子待其離去後,忙過來道:“父親,皇帝肆意妄為,想要南下游玩,這可不是明君之道啊!”

“您雖然致仕了,但為了大明江山之計,也應該勸誡一二,況且還是首輔親來!”

兒子一副無奈又帶著可惜之色。

趙舒聞言,眉頭一皺,拿起身邊的柺杖直接就打:

“你這混小子,世襲的爵位是不是撐到你了?非要等到流放才是最好的結果?”

“這?不至於吧!”

“哼!”趙舒冷聲道:“不至於?太至於了。”

“若是別人也就罷了,就算是朱謀也成,但你老子我就是不行。”

“您七十了,陛下還會猜忌?”

“七十?”趙舒哼道:“當年司馬宣王不也是七十嗎?照樣顛覆曹魏江山。”

他恨鐵不成鋼道:“昔日的李善長蝸居鄉里,仍不甘寂寞,通書胡惟庸,人老心不老,太祖怎能罷休?怎肯罷休?”

“司馬懿之後,年齡不再是問題了。”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可謂給歷代的老臣出了不少的難題,同時也給皇帝們敲響了警鐘。

無論手底下的大臣年紀多大,都要時刻懷有警惕之心。

唐太宗時期,準備徵高麗,李靖七十多不想去,生怕一把老骨頭路上交代了,結果唐太宗撫著他的背說:

“當年司馬懿如果不是年老有病,恐怕就沒有後面誅殺曹爽為曹魏立功的事了!”

李靖與司馬懿很像,而他趙舒在朝廷上的影響力,可同樣極大。

勳貴文臣,他都可以吃得開。

雖無赫赫之功,但威望卻是極盛。

趙舒自然明白這些,他深刻的知道,但凡是君王都會有猜忌之心。

老臣退下去,就應該全退,不應該與朝廷勾連。

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功勳卓著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