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白豬(第2/5頁)
章節報錯
二十來畝的地方,跑道並不長,只有靶場比較寬敞。
只是這時,馬廄中突然多了幾樣不同的牲畜。
“陛下,這個身高不過三尺的是英格蘭的矮腳馬,是孩童們的玩具;這是負重極強,能拉幾千斤的夏爾馬,高六尺有餘……”
見到毛髮旺盛的夏爾馬,其龐大的身軀是眾馬之首,但性格溫順,看上去嚇人罷了。
朱誼汐點點頭,緩緩走近,摸了摸這批被栓住的巨馬,其毛髮之盛,超乎想象。
也對,這貨來自於蘇格蘭,然後傳遍了英格蘭,西歐,適合寒冷天氣。
如果在大明,蒙古高原,東北平原,也是非常適合用來的耕地。
“這馬適合北方,不怕冷。”朱誼汐隨口說道:“儘量繁育,百姓們需要它。”
“是!”
旋即,他的目光又看向了矮馬:“這玩意兒也不錯,給皇子公主們玩玩,多加繁衍。”
這時候,隨著腳步得前行,他看到了更多的牲畜。
愛爾蘭的馬鹿,形似駿馬。
毛色橙白相間的更賽牛,以及醒目的黑白色的荷斯坦牛。
這是朱誼汐印象最深刻的,一度認為只有這種牛才會產奶,所以叫奶牛。
這真是驚喜了。
這荷斯坦牛的產奶量可比草原上的蒙古牛強多了,正好適合改良草原經濟,促進其生產。
貧瘠的蒙古高原,如果有穩定的經濟,那些牧民們又怎麼會造反呢?
雖然牧民們擁有廣闊的草原,大量的牛羊,但他們日常所吃食的,只不過是奶製品罷了,如乳酪、奶皮、奶酒,黃油等。
提高奶產量,對於牧民來說不亞於糧食增產。
後世中國也弄黃牛和荷斯坦牛混種牛,變為中國特色。
不雜交不行,因為荷斯坦牛喜歡溼潤的氣候,只有跟蒙古奶牛和黃牛混血,嵌入耐旱基因,從而真正紮根。
好呀!
前有東北鐵牛,今有蒙古急需的奶牛,北方有甜菜,真是一個不落。
可惜,北方還是差了些,沒有真正的增產小麥,不然的話北方經濟將會更上一層樓。
紅薯,土豆,畢竟不是主食,無法成為主流,說白了就是隻能夠吃,不能賣上價錢。
就是說不能把農產轉變為錢財,積蓄,所以也不被喜愛。
在能賺錢的甜菜和生產的紅薯之間,百姓們更愛甜菜。
江南就是那樣,江南水鄉已經大半被桑棉佔據,蘇湖足變成湖廣足。
一如後世農民寧願用耕地植樹賣錢,也不種糧食。
在和平年間,有錢就會有糧食,而有糧食不一定有錢。
“這樣這黑白相間的奶牛與黃牛雜交,顯出耐旱的牛種。”
朱誼汐沉聲道:“就像是咱們之前培養的戰馬一樣,持續不斷的堅持,事成之後,重重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