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武二十年(公元1666),五月十五,萬壽聖節,免百官朝賀。

這萬壽聖節,在明初時,被稱作聖誕日,也有叫聖誕的,後改稱為萬壽聖節。

大明三大節日,萬壽聖節,冬至,正旦,都是要放假的。

內廷,後、貴妃、妃,嬪,皇子、公主,盡皆叩拜恭賀。

值此時,紹武皇帝朱誼汐年滿四十二,向著四十三進發。

後宮有品階的嬪妃四十八人,皇子年滿六歲,啟蒙得名的有二十二人,未得名的幼童則躍進到十二人。

公主則二十二人,嫁人的則有六人。

在位二十載,兒女數量可謂是頗多,作為皇帝和男人,朱誼汐頗為自傲。

“吃,喝!”

朱誼汐呡了一口安西上供來的葡萄酒,微甜,酒味不濃,與其說是酒水,還不如說是飲料。

故而妃嬪們也接連喝著,不知不覺就臉上帶了紅暈。

“陛下,秦王殿下獻上壽禮,恭祝我皇陛下萬壽無疆。”

這時,宴會進入了獻禮環節。

這在以往,都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們的時機,但如今卻被藩國們奪了去。

只見一堆書籍被呈上來,兩個宦官抬著,看上去重量不少。

這時,一個身披緋袍的儒雅男人,拱手而出,臉上帶著恭敬。

其就是秦國王使。

大明天子派遣各國中,親藩為欽使,外藩為大使,蠻夷為公使。

但各國派遣北京長駐的使臣,則一律被稱之為王使,代表著王命。

上稟皇帝,下交群臣,這是王使的使命。

此番獻上壽禮,也是正常。

除了皇帝的萬壽聖節以外,皇后的千秋節,妃嬪的壽誕,閣老中堂,勳貴大臣們的迎送往來,都需要大量支援。

據朝鮮統計,一年的各種往來,不下五六萬塊銀圓。

如此一來,各國膽寒,不得不施行禮輕情意重模式,以特產代送,價值高還省錢,心意滿滿。

如,此時在朱誼汐看來,眼前就是一疊書罷了。

他招了招手,書籍近前,才尋摸明白。

這是秦國的戶籍黃冊,以及《安南通史》這本書,這番心意,足以表明秦王對大明的順從。

皇帝很是滿意:“秦王的禮物不錯,有心了。”

這時,齊國王使也走出來,恭敬道:“我齊國不及秦國,但我王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方地如今這邊地界,所以我王遣臣送來壽禮——”

旋即,四個大漢抬著一尊雕像走了過來。

其高約兩尺,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將軍,騎著戰馬而奔,披風隨風而動,鎧甲威風,面容俊逸非凡,可謂是纖毫畢現。

同時,引人注目的是,其雙眸為黑寶石,寶劍鑲嵌著藍寶石,馬眼為綠寶石,整個雕像各色寶石不下三四十顆,極其醒目。

無論是雕工,還是寶石,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這是?”

朱誼汐微微傾身,感覺這雕像有些熟悉。

“我王親遣南洋諸工匠,網羅各色寶石,派遣數萬人在深山之中挖掘真金,挖空了半座山,才得這雕像。”

齊國王使驕傲地拱手道:“此像為陛下。”

他倒是不害怕皇帝責怪。

雖然聖像不可輕現,但當今皇帝卻不一般,他對此渾不在意。

甚至皇帝令人刻下了功臣群像,與自己的雕像在一起,放在了已經修了十幾年的皇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