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海西,指的是伊爾庫茨克,曾經是羅剎人的據點,隨後被清軍佔據,從而納入統治。

奉京府在貝加爾湖東北角,而海西則在西南角,是貝加爾湖的兩個頭。

往日的通訊,都是坐船,實在偏僻。

“奉京城破,就去海西避難。”

順治點點頭,表示明白。

“若勢不可為,陛下可繼續西向,去佔據那葉尼塞河下游地域,羅剎人的庫茲涅茲克、託木茨克,其本是布魯特蒙古諸部遊牧所在,羅剎人欺凌過甚……”

布魯特蒙古,也叫乞爾吉斯,元朝之前叫黠戛斯,其在歷史中曇花一現,就是滅了不可一世的回鶻汗國,使得其分崩離析。

布魯特蒙古也被稱之為高山蒙古,由於臨近歐洲,黃白混血人種,傳說當年李陵被匈奴所封的丁零部就是布魯特人,唐時還認親,以為一家。

聽到范文程苦口婆心的介紹,順治有些煩躁了。

他意識到,這位老臣對於奉京和塔沒有信心,一直想著狡兔三窟,而從不是大清打回去,或者自保成功。

“陛下,紹武此人狼子野心,不斷的擴充國土,對於奉京必然不肯放過,只要儲存元氣,何必糾纏,喪了性命?”

“先生所言極是,海西城是一定會擴建成糧倉的,我也諸部遷徙部眾過去。”

順治嘆了口氣。

看來,范文程真的老了。

數十萬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科爾沁部落為中心,明、清兩股實力又開始角力了。

作為風暴中心點,科爾沁諸部自然是備受其害,人為的分成了兩部。

本來只是順勢騎牆,但政治立場這一旦明朗化,那自然是漸行漸遠。

……

同樣遠在河中地區的布哈拉汗國,布哈拉城。

作為遼國相,滁州伯,賈代化埋首在桌案上,處理著整個遼國的政務。

在藩國的建設和開闢中,往往受限於親王們年齡小,經驗不足的緣故,故而皇帝會令人擔任國相,軍政一把抓,為藩國盡心盡力做事。

等到他們功成身退的時候,藩國們就自然而然地摘取勝利果實,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王。

如齊國、越國,趙國,以及如今的遼國,莫不過如此。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才算是藩國的真正國父。

所以往往就會被授予郡公、郡侯等世襲高爵作為褒獎。

當然了,皇帝挑選其人時,不僅要求能力一等一,為人本分不逾矩也是重要參考。

很顯然,勳二代出身、演武堂、侍衛司、京營,這一步步的履歷,讓賈代化脫穎而出,備受信賴。

雖然治理藩國嘔心瀝血,但讓賈代化留在遼國,那是想都不要想,根本就沒可能。

好好的滁州伯不去當,巴望那郡公,誰腦子壞了?

布哈拉城雖然是國都,但其繁華卻只是如內地一府城,著實沒有什麼好逛的,他也沒什麼留戀。

異國他鄉,風俗習慣、吃食,衣物,乃至於人種都不同,賈代化怎麼可能喜歡上遼國?

他揉了揉手腕,心中哀嚎:“遼王殿下,你何時過來阿!”

整個布哈拉汗國,思想上為和平教,但在治國方略上,卻是波斯式的中央集權。

即,地方自治與集權並行。

表現在於,地方上設立行省,國王派遣總督治理,但行省之中有許多的貴族自治,瓜分了權力,總督與其鬥智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