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皇帝眼睛眨都不眨,她竟然有些羞澀起來。

“嗯!”

朱誼汐輕笑道:“近幾日內廷更制,後宮倒是安穩,多虧了皇后。”

“這是妾身應該做的。”孫雪娘輕柔道:“皇上在前朝辛勞國政,怎能被後宮繁瑣事叨嘮了。”

“話雖如此,但皇后到底是有功的。”

不顧其羞赧,皇帝握著玉手,頗有幾分深情的意思在裡頭。

一旁服侍的宦官、宮女也只能低頭的裝作沒聽見沒看見。

“你們出去吧!”

擺了擺手,他們快步而去。

朱誼汐沉吟片刻,在後者的羞赧之中,吐露道:“後宮的選淑制,也不得不到了更改的時候了。”

“啊?”皇后猛地抬起頭,錯愕一閃而逝,壓制住漣漪,隨即點頭:“您說的在理。”

心中卻羞澀難當,虧她還想著怎麼處理白日宣淫,維護皇后的面子呢!合著白想了。

不過,皇帝這麼一說,她倒是也琢磨起來。

“陛下可嫌宮中顏色不足?”

孫雪娘試探地問道。

“當然不是。”朱誼汐義正言辭道:“選淑制不太嚴謹,易害百姓,所以須改易之。”

所謂的選淑,也就是選宮女。

大明朝一向喜歡拿祖制說事,所以一直以來秉承著洪武年間的習慣,在南直隸、浙江、江西三地選拔淑女入宮。

由於害怕外戚干政,所以基本上是平民女子,能有個舉人家庭出身就算是不錯了。

選淑女分兩種,一種是秀女,一種是女官。

秀女是十三至十六歲,而女官則是三十至四十歲。

秀女們彙集五千人,被送入宮,就經三道選拔,最後剩下一千人入宮。

根據皇帝的喜好,選五十名成為嬪妃,再選出300人為宮女頭目,餘者六百人都充任宮女,由嬪妃們選任到身邊。

所以,萬曆臨幸太后身邊的宮女誕下明光宗,其實並不是嫌棄其顏色低,而是被倫理道德枷鎖困住,如果在民間,母親的侍女可都是小媽。

篩選手續沒問題,但選拔手段卻大有問題。

“聽聞有采選使,縱橫鄉里民間肆無忌憚地勒索百姓,以至於皇家名聲大壞,百姓避之不及。”

朱誼汐嘆道:“選淑女已成苛政,其猛如虎也。”

相較於明朝,清朝的八旗選秀正規許多,至少不打擾百姓們。

“那陛下之意,這選淑女該怎麼改?”皇后平靜下來,她也明白其中的弊端。

“選淑女者,首看品德,再看顏色。”

皇帝義正言辭道:“依我的意思,淑女之選,應當在三者之間:勳貴之女、舉人秀才之女、以及商賈之家。”

說句實話,雖然平民百姓家不乏美女,但機率比富貴人家小太多。

別的不提,吃得不好,營養不良,板上釘釘,怎麼給皇帝加餐?

秀女的選拔結婚也能看出來,最後九成九都是家產殷實的女子。

由此還不如饒過普通人家,省得其女子入宮受罪。

“陛下,這商賈之家?”其他兩樣都可以,唯獨這商賈,讓皇后有些膩歪。

彷彿她已經嗅到了那股銅臭味。

對商人的歧視,持續幾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