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饅頭(第2/4頁)
章節報錯
太子朱存渠化名朱曲,在縣裡擔任巡防營正,等閒兩個月後,他就對地方瞭解個七七八八。
縣下為鄉,以五百戶為之鄉,而非以原先的里正,地方大小為根據。
這樣一來鄉中就有個鄉衙,百姓們稱作是鄉公所,衙門也一概如此,習以為常。
鄉長、鄉老、鄉警,三個身戴從九品官職的三老,就是民間最常見的官。
保長、甲長們也聽從三老的吩咐,可謂是異常的威風。
可惜,他在軍中,對於三老們來說只是個長官,具有些許的威勢,真正的頂頭上司則是縣衙六房。
京營、巡防營瞭解個大概,太子就心生躁動起來,他迫切的想要對縣衙進行全方位的瞭解。
對此,皇帝還能說什麼,一朝發配到了另一縣,改頭換面,成了有名無實的縣主薄,從八品。
縣衙中,正七品的則是知縣,佐貳官則是從七品的通判,正八品的縣丞,從八品的主薄。
剛一入縣,他就獲得縣六房、衙役,以及知縣等人的歡迎。
當然,從軍大半年,他倒是沒有之前的細皮嫩肉,但一看就是行伍出身。
知縣坐了一會兒就走了,縣丞,六房書辦也是如此,徒留下一群衙役與他坐下,親熱得很。
總捕頭白英拉住他,熱情地倒著酒,不在意道:“兄弟別介意,這群讀書人看你是行伍出身,故而瞧不起你。”
“這是為何?”朱存渠明知故問。
“他們讀書人,怎能看得起咱們?”
白英冷笑道:“陛下仁德,免去了咱們衙役的賤籍,可以考取科舉,這樣自然讓他們不痛快。”
“而且,兄弟我也是行五出身。”
“在來這當捕快前,乃是京營的副隊正。”白英得意道:“我受不了軍中的苦,就沒有去巡防營,而是來到了縣衙。”
在他的敘述之中,朱存渠這才對縣衙捕快有個粗步認識。
衙役其實分為四班,也就是皂、捕、快、壯,各司其職。
皂班主要負責在衙門升堂時站堂喊威武;壯班一般負責行刑處決犯人;捕快才是真正負責緝捕罪犯的人,也是油水最多的職位。
“兩者分別稱作捕役,快手,所以稱作捕快,成三班衙役了。”
白英嘆道:“如今皇上仁德,將咱們這群人都入了流品,捕快從九品,捕頭正九品。”
“但錢財倒是不夠花,就只能老外快了吧!”朱存渠輕笑道。
“嘿嘿,也不瞞你,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白英嘿嘿笑道:“捕快一年十塊銀,十石糧,與平頭百姓來說刀是痛快,但咱們哪裡夠?”
說起這個,他倒是不含蓄,直接一股腦地倒出來。
蓋因為只要處於縣衙之中,稍微打聽就能知道。
例如,訴訟案,吃完上家,吃下家,這是正常操作。
“如今通判老爺來了,咱們壯班和捕快,也得受他調遣,故而就麻煩了些,沒有以前那樣來的方便。”
“當然,咱們四班衙役也擴充了些,翻了一倍,以往捕快只有三十來人管縣城,如今有六十人了,許多兄弟們感恩戴德呢!”
朱存渠心中搖搖頭,果然天下衙役一般黑,怎麼也改不了。
但說完好處,他又感嘆道:“但衙役也苦,一旦碰到案件,無論是知縣還是通判,都有個比限,完成不了就得打板子。”
“比限?”
“一般人五日為限,限期破案,重案就是三天,到期不破就是責打,毫不吝嗇。”
朱存渠恍然:“還是錢財豐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