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信仰(第2/4頁)
章節報錯
“啊?”萊因哈特大吃一驚,肥肉亂顫。
李定國卻沒有看他,對著賈代化道:“昔日我從陝北而起兵,縱橫中原,崇禎皇帝百般圍困,官兵不可計數,而賊亂不消,反而愈演愈烈。”
“所秉承的就是一個字,快。”
“以快打慢,待官兵合圍之前,就已經擊潰其一部,然後裹挾繼續打,從而不斷獲勝。”
“您的意思,就是咱們要在布哈拉汗國尚未集結兵力之前,迅速出擊,以快打慢。”
賈代化恍然。
“沒錯。”李定國哈哈一笑:“十萬騎兵,徵集起來非兩三月不可,咱們直接一路出擊,拿下布哈拉城時,怕是連三五萬人都沒吧!”
“我命令——”
一瞬間,李定國收起笑容,目視著萊因哈特:“整個浩罕地區必須在五天內,籌集三萬大軍十天之糧。”
“下官明白。”萊因哈特面色肅然,毫不猶豫地應下。
早在去年秋,浩罕地區就徵集三萬大軍進行操練,以明軍為教官,可以說經過一個冬天操練,已然是像模像樣了。
這次出征,一萬五千明軍是主力,而另外一萬五千隨同軍則是打下手的。
數天後,五千名安西巡防營千里跋涉,來此駐守浩罕,看住這塊大明的踏板和前進基地。
李定國帶著三萬大軍,一人三馬,沿著錫爾河向著西南進發。
一路上風捲殘雲,小城、鄉村無不屈服,猶如紙糊的一般,毫無防禦力可言。
雖然是中央集權式的國家,但整個布哈拉汗國只有撒馬爾罕和布哈拉兩座大城市,餘者都是中小封建主們瓜分。
某種意義來說,阿斯特拉罕家族也不過是最大的封建主罷了。
如此一來,中央的兵馬潰敗後,其餘的部落、奴隸主們紛紛乞和,繳納了糧草和金錢後就放行。
幾乎是遊行一般,李定國就帶領大軍來到了撒馬爾罕城外,這座布哈拉汗國第二大城池,在河中地區享譽盛名的城市。
位於澤拉夫尚河谷地撒馬爾罕城,人口多達十餘萬,是花剌子模、帖木兒汗國時期的國都,影響極大。
“轟隆——”
成吉思汗去世數百年後,撒馬爾罕城又一次遭受了轟炸。
不過之前是投石車,而如今則是火炮。
李定國之所以不畏艱險,就是因為他從安西攜帶而來的紹武野戰炮,三四百斤的重量,馬車即運,長途奔襲也成了可能。
只是在浩罕地區沒有顯威,而如今在固守待援的撒馬爾罕城,終於露出了崢嶸。
坦率的說,即使火炮再兇猛,但對於城高池深的撒馬爾罕來說,只是撓癢癢。
但其威懾,卻足以讓人膽怯惶恐。
城中心的兀魯伯神學院、吉利亞-科裡神學院,舍爾-多爾神學院,三座神學院,更是綠教世界的頂級學府。
也因此,其中記錄成吉思汗的破城的文字也清晰可聞。
“巨大的石頭如同天上的流星,不斷地擊打著城牆,一片片凹陷的牆面,似乎是在哭泣,但卻無可奈何……”
教長聚集所有的老師,學生,朗讀著這些歷史書上的文字,耳畔傳來的轟炸聲,似乎是當年成吉思汗去侵的重現。
所有人都膽顫心驚,臉色煞白。
對死亡的恐懼,已然超過了一切。
“和平,我們需要和平。”
一個老師昂首道:“曾經蒙古人也統治這片土地,只要明人允許我們保持信仰,獻出一個完整的撒馬爾罕又何妨?”
這番話如此的義正言辭,讓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