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平庸的他已經認定現實,放棄了所謂的大順皇帝頭銜,建立了康國,自稱康王,向大明屈服。

作為代價,青海地區只能讓給明軍。

這幾年來,李自敬效彷明朝,對於一些復古的丞相,樞密使等職位進行刪減,建立了一套屬國體制。

而那些大將們,也發放了土地莊園,權力爵位,一個個安家立業,結束了奔波的辛苦。

就這樣快活了近兩年,李自敬得了一場大病,幾個月才緩過來,差點就昇天了。

這時,他感覺大限近了。

一時間,剛建立起來的康國,竟然有些不穩了。

想著兒子只有十來歲,他要是完了,這康國定然也會完了。

李自敬一時間什麼野心都沒了,只想著儲存全家的富貴。

獻土歸降,第一次出現在他腦海中。

“那些跋扈的將領們,會同意嗎?”

李自敬思量著,越發覺得可能。

無論是為了將來的兒子繼位考慮,還是降明,那群驕兵悍將都是阻礙。

“殺,或者不殺?”

仰望著藍色的天空,以及那碩大的太陽,李自敬一時間心情激盪,百轉千回。

……

對於中亞地區的局勢,北京並不瞭解,也同樣不是會在意,無他,其太遠了。

而考慮到行政成本的考慮,朝堂中許多人都曾言語,如今疆域已經超過太祖爺了,不宜再向西北進發。

佔領一片沙漠中的綠洲,對於封建王朝來說並不划算,甚至是在虧本經營。

朱誼汐們心自問,若不是他是穿越者,西域地區他是怎麼也不會考慮的。

歷史上的兩漢,是因為制衡匈奴的需求,唐朝是絲綢的貿易,而清朝,則是因為準噶爾的主動挑釁。

如果準噶爾汗國選擇西進, 或者北進,不再試圖統一蒙古諸部,滿清絕對會與其相安無事。

“或許,這就是為何後世中土著流的劣勢吧?”

朱誼汐哂笑,然後將那群奏疏全部打回,內閣可是勤懇地留了不少建議,這是間接的表達想法:

陛下,朝廷西進已經夠了……

夠嗎?不夠,遠遠不夠。

軍隊對於戰功的渴望,也是朱誼汐堅持下來的根本,他不會妄圖一個人與朝廷所有人來鬥。

功勳點可以兌換土地,一直讓士兵們保持旺盛的戰爭慾望。

在喪失了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後,大明的土地還是很多的,況且,再不濟,還有東北,這片肥沃的黑土地。

“沉陽的奏疏——”

攤開這封厚重的奏疏,朱誼汐直接看內閣草擬的小票。

臣竊以為遼東錢糧不足,雖可發動一場大仗,但卻無法拿下建奴吉林,徒勞只多幾座空城罷了……

內閣暫時不同意。

朱誼汐這才攤開那厚厚的一疊奏,其上滿是列舉進攻的理由。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