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滄桑的漢城,呈現在他面前。

囊中羞澀的朝鮮朝廷,並無餘力修繕城牆,以至於城牆灰黑色印記明顯,城門殘缺,上面的銅盯也被擼走,顯得格外的落魄。

乞兒們在街頭巷尾轉悠,渴望著每一枚銅錢。

似乎移風易俗的緣故,百姓們的精神面貌很是不錯。

這座王國之都,雖說在逐步復興,但相較於北京,亦或者南京,差了不止一籌。

“去王宮——”

作為普通的主事,黃宗羲自然得不到朝鮮王的親迎,不過議政府的左議政(內閣閣老)相迎,也是不錯。

入宮見到了年輕且穩重的朝鮮王李淏。

宣讀了朝鮮須配合大軍北上行動,並且準備糧草問題。

對此,朝鮮自然謹遵其命。

朝鮮王李淏,則耐不住寂寞,詢問道:“上國與日本之戰,開始了嗎?”

“已經結束了。”

又是這個問題,黃宗羲不厭其煩地解釋道:“如今大明之要,就是遼東,日本不過等閒,朝廷寬恕其人,日後再算賬也不遲。”

李淏聞言,遺憾地嘆了口氣。

朝鮮何嘗不想跟隨大明去打日本,奈何預算不足,財政差點就破產,實在是不想折騰了。

得到答案後,李淏陷入到了悶悶不樂之中。

而黃宗羲,則來到了內城,見到了相當於朝鮮太上皇的敬國公吳三桂。

升為伯爵的李成棟,以及苦勞極多的李應仁。

“臣等叩見陛下!”

“聖躬安——”

面對此三人,黃宗羲直接宣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爵位早就頒佈了,如今則是軍隊的安排。

朝鮮境內,有兩萬餘人的京營,由三人分別指揮,還有數萬的朝鮮兵馬由其間接控制。

此次,朝廷設立遼東軍,吳三桂為總兵,李成棟、李應仁為副總兵,指揮朝鮮以及京營大軍,等待朝廷指令北上。

兵馬總數,合計約五萬,都是難得的精兵,即使是朝鮮兵馬,也是戰火中走了一遭。

“不知朝廷撥下多少錢糧?”

吳三桂深知錢財的重要性,待聖旨宣佈後,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兒郎們身處異鄉,如今能安撫思鄉之情的,唯有錢財。”

李應仁、李成棟二人,也同樣關切。

“你們放心,作為偏師,朝廷也不會耽誤你們,所以在下個月初,就會調來五十萬塊銀圓,待事後,再調五十萬。”

黃宗羲笑著說道。

在朝鮮這種極度缺金屬貨幣的國度,五十萬塊銀圓,足以買空整個漢城。

“至於糧食則勿用擔心,朝鮮已然籌備糧草,到時候直接支付銀圓即可。”

“在皮島,朝廷也在日夜兼程的輸送糧草和物資,無須擔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