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最近災病連連,朱皇帝由己身推移到了天下,再轉移到了己身,思慮了幾天,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終於,他得出重要結論:

“這天下,不能沒有我。”

而保皇帝的核心在於,就得能好好活著。

所以,醫術的進步就顯得極其重要了,直接關乎皇帝的生死。

“我何不編撰一本醫書,如此不就可以包攬名醫,再青史流芳?”

拍了大腿,朱誼汐立馬就決定,以朝廷的名義來編撰一本醫典。

文治武功,編書可是文治最好的體現,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即,將一切常見疾病,以及瘟疫等病毒處方、方法,編類成冊,剔除那些猴腦人黃等巫術成份,確定真實有效的,從而徹底讓中醫正規化。

例如,用藥量化,標準化。

不再用一勺,一爪等不可量化的詞,而用確切的量詞,具體到幾兩幾錢,不會再模糊不清。

中醫講究因人而異,所以藥方會分為男女老少四種,每種又有各種型別。

甚至,跨越了重要一步:取消文言,實用白話。

再應用句讀來斷句,足以讓這本醫書大規模流傳。

朱誼汐作為後世人,深刻的明白中醫的先進,其實並不是看那些頂尖的大夫,而是全天下那普通的鄉間大夫。

畢竟頂尖大夫太少,距離普通人則太遠,無法接觸的醫術都是鏡花水月。

只要讓這群普通的鄉間大夫們看得懂,水平得到提升,哪怕是僵化的按書抓藥,也比他們那種家傳秘方來的強。

定下基調,負責人自然是太醫院,再號召天下名醫入京,提高天下醫術水平。

對外宣稱,則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編書,取其精華,去除糟粕。

“就名為《紹武醫書》”

皇帝對著太醫院吩咐道:“太醫院之下設編撰處,號召天下名醫赴京編書。”

跨步,他又來到了內閣,兩片嘴唇一張一合,就讓內閣上下雞飛狗跳:

“著令,各省增設災荒疫事巡察處,各省巡按御史兼任其職,而巡撫則總擔其責,統籌應急救荒之事。”

“一應事生,巡撫可便宜行事,調配一切物資,救濟災民,而不是等到請示朝廷之後再行事,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內閣三人組一陣茫然,旋即意識到,皇帝這是針對災荒瘟疫而做的應對措施。

作為權力的中心,內閣的屁股天然就偏向於中央和皇帝,腦子裡立馬就呈現出利弊。

利處很明顯,能夠有效的遏制災民的出現,從而維持社會穩定,使得地方長治久安。

畢竟幾千年來,地方上一直以鄰為壑,只要災民不來自己這,一顆糧食也不會往外調,甚至會故意引導災民去鄰縣。

不是自己鄉人,救濟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遇到災荒,必然會派欽差大臣,不然各地物資根本就用不了。

弊端,則是地方權力的增擴,不利於中央集權。

而在天下安危和權力之間,內閣選擇了權力。

“陛下,可在各省設賑濟局,由布政使統籌指揮即可,巡撫大可不必親自兼任。”

“布政使掌握地方藩庫,可就近行事。”

閻崇信立馬提出來妥協方案,得到了內閣的認同。

“不妥!”朱誼汐思量片刻,立馬否決了這項提議:“布政使權力不夠,不足以第一時間安撫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