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

因其處於漢江以北,故又稱漢陽。

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呈龍砂水穴“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故朝鮮王朝從開城遷都於此。

當年倭亂後,宮闕俱燼,荊棘滿城,百官依牆壁以坐,三大殿中,景福宮與昌德宮、昌慶宮同時被朝鮮亂民焚燬,只是昌德宮修繕後作為了正殿。

如今,十歲的李澂當國,太上王李倧避居,朝政大權完全掌握在洪承疇的手中。

首先,為控制地方,獲取錢糧,洪承疇運允許商賈、地主花錢買官,成為朝廷命官,明碼標價。

僅此一項,就獲得數十萬石糧食,養軍綽綽有餘。

而例如鑄造順治通寶,使用大清曆法,大清律等文化措施,以達成正本塑源的作用。

光是這些還不夠,在政治上,洪承疇大力支援以金自點為首的投清派,使其佔據朝鮮中樞,成為看門狗。

而為了達成更快以朝養清的目的,更好的掠奪朝鮮資源,洪承疇在漢城,以朝鮮樣的名義,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為了宣揚正統,收攬人心,漢城朝廷在承認兩班特權的基礎上,破除了門閥學閥制度,學習大明的科舉制度。

即,除了兩班貴族可以參加科舉外,普通的庶民也可參加科舉,並且將錄取名額從三十三人,擴充到了一百人。

這下,瞬間就讓整個南朝鮮沸騰,普通的商人、中小地主歡欣鼓舞,湧入漢陽城,參加科舉考試。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朝鮮的科舉,只是兩班貴族的盛宴,且名額往往會被外戚、高官預定,留給真正有才華的人寥寥無幾。

一瞬間,漢城聚集了大量的學子,對於李澂也極為認可,能給他們官做,就是正統。

“先生一番舉措,寒門歡騰,庶民擁護,偽朝恐怕岌岌可危了……”

金自店略微彎著腰,張嘴就是一番馬屁,幾乎把洪承疇塑造成了朝鮮的救世主,大英雄。

洪承疇也略顯得意,矜持地笑道:“別看偽朝在開城攻勢厲害,但治國卻不如我,若是沒有明廷的支用,怕是早就不堪重負,收復只是等閒。”

說到這裡,他不由得嘆了口氣:“朝鮮民弱地貧,錢糧太少了。”

金自點聞言,眼皮直跳,喉嚨中的話幾乎快要脫口而出。

瞥了一眼洪承疇的臉色,他才將將止住,臉色煞白,不敢再言語。

跟朝鮮與明朝徒有其名的同盟關係恰恰相反,儘管朝鮮極不情願地臣服清朝,卻多次實實在在地為清朝賣命。

如,朝鮮出兵配合清軍剿滅皮島的明軍(皮島海戰);1638年,庫爾喀部酋長加哈禪(朝鮮稱慶河昌)等叛逃熊島(今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俄羅斯島),清朝命朝鮮由慶興府出動舟師一千予以剿滅。

松錦大戰,朝鮮還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籌措糧食和馬匹以轉運至錦州前線。

清軍入關後,由於北京所儲糧食大部分被李自成軍掠走,江南漕運又不通,導致清朝糧食短缺,朝鮮被迫海運十萬石至北京,緩解了清朝的燃眉之急。

所以,對於明朝,朝鮮只有敬,敷衍為多,而對清朝,則是懼怕,不得不行事。

金自點當然明白,這是洪承疇對於朝鮮賦稅的不滿。

“貢納法不合時宜,有失偏頗以至於逃稅者眾,朝廷入不敷出,還有比這個時候更適合的變革嗎?”

洪承疇轉過頭,目光如炬,灼燒得金自點渾身不自在。

金自點默然,大同法傷害到了他們這種大貴族的利益。

在光海君以前,朝鮮實行貢納法,將按戶頭徵收貢物,相當於中國曹魏至隋唐時期實行的戶調法,土地稅和人丁稅合一。

而按土地徵收糧食,則稱作大同法,但卻實行一半無疾而終。

顯然,相較於戶口,土地是跑不了的,收稅簡單直接,對國家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