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年間邊鎮素傳勇名,早在崇禎二年,他就成了總兵,鎮守居庸、昌平等地。

幾十年間的威望,甚是恐怖。

“朝廷有意北復京城,在山西東去,我麾下只有兩萬人肯定不夠,你手底下的大同兵也要聽我指揮,一齊東去。”

“這是自然。”姜瓖拍著胸脯道:“只是,雖然大同的兵馬還有兩萬多,但糧草卻是不足。”

“這兩年來,滿清一直抽取晉省的存糧,就連我的軍餉錢糧,也不過往日的七成。”

“東去容易,但是糧食搞不定的話,就難了。”

“太原的糧食也不多。”

尤世威眉頭一蹙,心中暗歎不好。

他攻入太原的時候,察覺存糧異常的少,以為都供應了大同鎮,誰知竟然大同竟然也空的。

“建奴好生的歹毒。”

罵了一句,一旁的姜瓖附和道:“侯爺,自兩年前一敗,就是多鐸戰死的那年,滿清就錢糧匱乏起來,晉省屢被抽血,百姓困苦,若是強徵,怕是易起民亂……”

“唉!”

尤世威搖了搖頭,他本來是這樣想的,為了大明晉省百姓就苦苦又何妨?朝廷不會忘記他們的。

但姜瓖這先開口,他倒是不好說了。

日後如果山西要是出了亂子,他可得背下。

為了朝廷大業犧牲自己,這可不成。

“若是東去,咱們四萬大軍,數百里的路途,人吃馬嚼,沒有二三十萬石顯然到不了北京城。”

“可惜,晉省難以為繼了……”

尤世威看著姜瓖一副淡定的模樣,心中忽起心思:

這小子不是怕損失兵力,不想去打北京吧?

他抬頭看了眼劉廷傑:“看來這京師復還的功勞,咱們是爭不到咯。”

“可惜,安侯帶著十餘萬人決戰,過段時間就變成了安國公咯!”

“誰說不是?撈不到主食,吃點湯湯水水也好啊!”

劉廷議雖不明其意,但還是配合得說了起來,臉上滿是不甘之色。

一旁的姜瓖等大同將領,一個個心思活泛開來,交頭接耳,嘀咕著。

姜瓖更是心神大動。

滿清的主力有人去對付,那他們就是偏師了,不就可以渾水摸魚,撿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