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軍心才是民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很快,第四次勸進很快就要來了。
第一次為讀書人,第二次為百官,第三次為宗親藩王。
這三類人,就是史書中的民心。
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並且聚集大量的財富,勢力。
一旦失去了這三類人,王朝崩潰也就不遠了。
比如清末。
科舉制的廢除,讓滿清在讀書人的心中瞬間大絳,甚至由之前的忠心,快速的轉變為憎恨。
具體的代表,就是當時的立憲派。
文武百官更不用說,當一次次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皇帝的尊嚴,和朝廷的威信,也在一步步地降低。
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更是掀開了最後的遮羞布,地方離心離德,具體表現為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東南互保。
國都被攻陷,南方卻簽訂協議說中立,這能把人笑死。
清朝的宗親不用說,在恭親王失權後,宗親勢力徹底退出政治舞臺,等到隆裕太后請宗親捐錢給軍隊時,已然見識到了人心。
當時,朱誼汐也明白,這三類人雖然重要,但卻不穩固。
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讓他們舍家為國,還不如殺了他們。
可以拉攏,但不能倚為支柱。
而他真正的根基,還是軍隊。
軍隊強大且穩固,這三類人會比狗還要忠誠。
所以,在第四次之前,朱誼汐來到了軍營。
親兵營、火器營,外加收編的萬餘人的明軍,約莫四萬人。
這點兵馬守城不夠,但鎮壓南京卻是綽綽有餘。
有水師把控長江,哪裡有外敵侵入?
至於蜀軍,則分散出去,收復江南等地立功。
“萬歲,萬歲——”
一身鎧甲,朱誼汐沒帶頭盔,就把頭髮束起,騎在馬上,抓住韁繩,一步步地巡視著屬於自己的軍隊。
士兵們注視著眼前這位年輕人,從胸腔裡迸發出難得的激情。
由於距離有點遠,模樣很難看清,但光是豫王這個稱呼,就足以讓他們大肆嚎叫。
朱誼汐很享受這樣的場景:“這些人,才是民心。”
他呢喃著,這種真實感,是之前那種虛假的表演無法比擬的。
揮舞了下手臂,士兵們的聲音越發的激昂起來。
他雙目橫掃著這些士兵。
高矮胖瘦樣樣都有,一個個抬著臉,滿臉的激動。
人都有親疏之別,對於軍隊自然別無二致。
親兵營和火器營,是朱誼汐安身立命的根本,自然格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