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天大老爺正因為少,所以顯得稀有。

目睹威風八面的縣官們斯文掃地,所有平頭百姓,一個個好似三伏天吃了冰塊,別提多舒服了。

對於豫王的種種逾矩,他們哪裡管那麼多,心裡頭能出口氣就值了。

“看來,這件事倒是沒做錯。”

心滿意足的出了酒肆,抬頭一望,襄陽城繁華熱鬧,充斥了規矩與禁止。

這就是秩序的魅力。

“果真是民心所向,殿下的話裡還是有些道理的。”

心懷希望,他登上牛車,前去述職。

豫王的賞賜收到,按照慣例是要謝恩的。

叩首後,趙舒擦了擦不存在的冷汗,無奈道:“殿下的手筆愈發大了,怕是再過不久,怕是比肩太祖,臣下也招架不住了。”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朱誼汐自然聽出了其中的埋怨,以但他不以為意,抬眼望著趙舒那張疲憊的臉:

“不過,下次我會注意的。”

趙舒啞然。

谷走了幾步,豫王忽然說道:“這天底下,最難的就是裁撤官吏,最簡單的,就是增設衙門。”

“人人怕官,但又想當官。”

趙舒輕聲道,他不明白豫王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但回應就行了。

“州、府設通判,掌一地之訴訟,未免太過於繁瑣,以至於糊弄了事。”

豫王開口道:“寡人有意,在各縣增設通判,同樣署理訴訟,掌司法之事。”

明朝州府衙門,設有通判一職,專門負責稽核各縣送來的訴訟,以及重要的案件。

專業性也算是可以。

但各縣知縣,幾乎是一把抓,審理案件來說醜態百出,昏官庸官數不勝數,由此催生了刑名師爺。

說白了,百里侯的權力太大了,分權只是在省一級。

當然,朱誼汐也考慮過設定法院,獨立出去。

但感覺還是太超前了,恐怕普通人理解不了,還不如借增設通判,直接分權。

“縣通判?”

趙舒思量起來,他摸了摸鬍鬚,旋即道:

“殿下分權倒是至允至當,但通判為州府之佐官,各縣若是再用其名,怕是不大妥當。”

“不如,喚作判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