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湖廣,春意盎然,暖風徐徐,溼冷了幾個月後,泥濘地面也開始幹固,有利於商賈的同行。

布穀鳥吱吱地叫個不停,幾隻新燕尾銜剪刀,暢快地飛躍著。

雜草叢生道路上,一輛牛車,在數百騎兵護佑下,緩緩地行進著。

朱誼汐看著一旁倦怠的孫萱兒,不由得笑道:“你要是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吧!”

“沒什麼!”孫萱兒忙抱起大腿,小心地捶打起來,幫助豫王殿下舒緩疲倦。

見此,朱誼汐也沒有再說什麼。

從巡視軍隊,到地方,奔波勞累,其中的辛苦難以言表。

“官道也是該修修了。”

透過窗簾,略顯顛簸的牛車,讓豫王頗有些煩躁。

從崇禎年間開始,地方的官道越來越廢馳,而伴隨著驛站的漸漸取消,各地往來更是堵塞。

龐大的大明,從中央到地方,訊息很傳遞,所依靠的就是一個個驛站,驛卒,不然中央朝廷就是聾子,瞎子。

從而促使地方坐大。

除了廢除驛站,崇禎皇帝還廢除了太監監軍制度,讓文人監軍。

皇權的威望在軍中逐漸消散。

越想這些,朱誼汐有些煩躁,崇禎皇帝的騷操作實在太多了。

“殿下,到了!”

車外,十三輕喚道。

“嗯!”

走出牛車,一股春風迎面撲來。

眺望之,只見一座農莊,四面柵欄,數十名殘肢斷臂的軍人,身體站的筆直,在門口列隊歡迎。

“卑職叩見豫王殿下——”

領頭一人,眼眶通紅,含著淚,高聲喊道。

“辛苦了!”朱誼汐點點頭,看著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裡是襄陽府規模最大的軍屯之一,足足有千名俘虜,百名殘兵,以及五萬畝土地。

當然,也是襄陽城附近最大的糧草供給。

男人叫朱滿倉,秦藩宗室之一,也是軍中少有的宗室,他右耳失聰,又斷了兩個手指,索性就安排到了軍屯。

“殿下,屯裡準備育秧,過兩日就會插秧了。”

朱滿倉樂滋滋地說道:“水不缺,人不缺,屯裡今夏,起碼能上繳兩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