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閻崇信忙反應過來,低頭應下。

“你這次去往南京,任務完成的不錯。”

朱誼汐抬起頭,對著他親切地笑道。

閻崇信沒由來的一陣心慌。

“殿下福運昌隆,下吏尺寸之功。”

“你也用不著謙虛,此次召你來,對你有大用。”

朱誼汐笑了笑,讓他坐下,隨即道:“國朝開國,太祖鑑於前元重稅壓民,所以賦稅乃千年以降最低,不過三十稅一。”

“但,賦稅雖輕,但轉運上,卻要求百姓運轉縣城,糧長運解京城,胥吏貪官層層扒手,破產者不可盡數。”

“我意,改變這一局面。”

所謂的糧長,就是凡納糧一萬石或數千石的地方劃為一區,由官府指派大戶充當糧長,世代相傳,督徵和解運該區的糧賦。

隨著時間推移,稅戶逃脫,損耗,路上換卡剝削,糧長隨即吃力不討好。

有錢人不幹,就把他轉嫁給普通人,破家滅門折不可勝數。

官府將轉運的損耗,全部甩給百姓,可謂是極大的陋習。

“今,再設轉運司衙門,代徵地方賦稅,無須百姓負擔轉運之苦。”

“殿下英明!”閻崇信大為感慨道:“此一善政,不知能救活了多少百姓。”

“此乃小事爾,地方賦稅,不會再也截留,而是以三七分之,這也是轉運司的職責。”

說到這,也是明朝賦稅體制的弊端。

地方賦稅截留。

宋朝施行強幹弱枝,所有賦稅,全部運送到開封,然後按照各地的衙門開支,再返還。

所以導致地方孱弱無力,府庫無糧,經常有盜賊攻破縣衙的怪事。

明朝呢,則是地方先弄來年的預算,賦稅截留下預算部分,其餘的再交給朝廷。

所以,就需要跟戶部對賬,運糧和預算是否準確,這就是明初的“空印案”的由來。

比如,地方說今年受災,或者修河道,賑濟災民,都需要朝廷稽核批准。

屬於先斬後奏,有時候災難的情況下,的確能夠起到效果。

於是,錦衣衛就誕生了,督促百官,監督地方,守衛皇權。

到了後期,監督鬆弛,賦稅自然入不敷出,都被地方糊弄了。

朱誼汐冷聲笑道:“地方截留,屬實弊政,已經不合時宜,三七分成,整個湖廣,必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