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亂的崇禎皇帝,再次下罪己詔。

又發勤王令,命天下軍隊前來勤王。

無奈,他又向王公貴族勸捐,結果只有寥寥二十萬兩。

他第二次召見翰林學士李明睿,詢問南遷事宜。

李明睿則不厭其煩地勸說道:“陛下可假借去山東祭拜孔廟,只要到了淮安,自可安然無恙。”

崇禎一臉猶豫,但對於沿途的驛站,軍隊,運河,頗有幾分探究。

李明睿語重心長地催促道:“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

不得已,再次召開廷議。

議題也是很直接:如何解決京畿之危。

“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於社稷,朕將何往?又勸朕先讓太子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

崇禎皇帝滿是期望的看著眾臣。

陳演眉頭一皺,他向來反對“南遷”,示意兵科給事中光時亨。

光時亨明白,忙厲聲道:“陛下,臣請殺李明睿。

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說白了,光時亨強烈要求效仿于謙,守衛京城。

於是,南遷之意,就此罷了。

朝廷上下,人心盡南向。

三月十六日,訊息傳來,李自成兵臨居庸關,並且拿下皇陵所在的昌平。

於是,廷議再次召開,參加廷議的,還有昌平守陵太監杜勳。

他被李自成派來談條件。

面對眾臣與皇帝,杜勳顫抖匍匐,哆嗦道:

“李賊言語三件事,一乃割據西北為王,二為軍餉百萬犒軍,最後願朝廷剿賊,御虜,聽調而不聽宣……”

聽完,崇禎眼皮抽搐了些許,疲憊的雙眸望著諸臣。

說實在的,這條件還算可以,西北早就沒了,貧瘠不堪,錢財什麼的也無所謂。

但,若是應下,朕豈不就是宋徽宗了?

良久,他才開口道: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面對崇禎的詢問,大臣們默不作聲。

這又是找替罪羊啊!

崇禎皇帝一貫做法,大家太熟悉了。

每每遇到重大事件,皇帝總是把大臣推到幕前唱戲。

戲唱好了,便可以歸功於自己的“天聰聖明、沉機獨斷”;萬一戲唱砸了,他便翻臉無情,將奉命行事的大臣一巴掌打下去,甚至不惜殺人滅口。

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啊。

崇禎十五年,皇帝秘密派遣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清軍商量合議之事。

不料,此事洩密,朝廷內外一片譁然。

崇禎惱羞成怒,不顧大臣周延儒、陳演等人苦苦勸告,毫不遲疑地殺掉了陳新甲。

卸磨殺驢,太果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