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誼汐不知道的是,這位王公,即王徴,乃是與徐光啟並稱的“南徐北王”,更是與許多傳教士來往極密,出版了《奇器圖說》。

也是與徐光啟一樣,講究實學救國。

而到了其更是孫元化鑄炮練兵的助手,孔有德叛亂後,與孫元化一起被牽連,好友多方營救,才活下來。

可以說,如今的大明,在徐光啟死後,只有他,最懂器械,以及西學。

多年來退居鄉野,王徴頗有些閒適,但報國之心,依舊未減。

“未知小友身份?”

王徴嘴唇哆嗦了一下,忙問道。

“在下乃是秦軍總醫官,兼任匠營之首,目前負責紅衣大炮之事。”

朱誼汐忙道。

“秦軍,孫總督!”

王徴呢喃了幾句話眼睛越來越明亮:“不曾想,老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竟然還能為國效力,真是喜事啊!”

“走,快走——”

王徴抓住朱誼汐的胳膊,急切道:“老朽歲數太大,還是得抓緊時間,為國效力。”

“只要滅了闖賊,何惜此身?”

“王公懂得紅衣大炮?”

朱誼汐看他的反應,大喜,又問道:“您可懂得燧發槍?”

“燧發槍?自生火銃?”

王徴聞言,思量起來,不由說道:“崇禎八年,畢孟侯(畢懋康)曾獻《軍器圖說》於陛下,言語其燧石發火,不懼雨水,但固是神奇,甚難製造,費又數倍,朝廷空虛,難以自制,也就罷了。”

畢懋康?朱誼汐感覺這人有點耳熟,但一時間想不起來。

不曾想,王徴竟然知道燧發槍,不知與西方的燧發槍有何異同?

“王公可有此書?”

“此乃國之利器,老夫喜好技藝,自然是有的。”

“那真是太好了!”

朱誼汐大喜,真是撿到寶了,這一趟沒有白來,燧發槍與紅衣大炮,都得到了解決。

王徴火急火燎的想要即可出發,但朱誼汐還是考慮到他的家人,通知了一番。

兩個養子對此頗為擔心,想要去西安服侍,而妾申氏,更是要求一家人都要去。

無可奈何下,王徴只能同意,搬家大業,浩浩蕩蕩。

通知族老、弟弟、親朋後,歷時三天,一行人才去往西安城。

路上,朱誼汐與王徴聊起了練兵之事。

王徴曾協助孫元化練兵,更是與許多傳教士來往極密,對於葡萄牙、西班牙這種方陣,頗為了解:

“紅夷之陣,齊整劃一,眾人齊心,鳥銃甚多,所以對敵來說,幾番承受後,就是碾壓。”

“而明軍即使學了其陣,但前期傷害頗高,尤其是建奴擅射,又有厚盾抵前,一旦萬箭齊發,我軍絕難抵擋,士氣不存,只能敗退。”

“也就是說,一味的學習佛郎機人,只會是邯鄲學步?”

朱誼汐聽到這個見解,不由得有些灰心。

“不錯!”王徴點頭道:“我軍士氣太低,很難扛過前期的傷害,甚至往往一觸即潰,解決不了士氣問題,此方陣,就只得其形,不得其魂。”

“我明白了!”

朱誼汐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