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我們能打五小,也能破五小(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且這個賽季的火箭,打法和上賽季截然不同,從跑轟變成了蠕轟,從陣容到打法,處處透露出針對勇士的味道,放慢節奏,專注於陣地進攻。
德安東尼經歷了上個賽季的失敗後,終於明白,沒有球隊能跟勇士對著跑轟打贏系列賽,搶節奏,拼轉換,結果很可能是被勇士打成更多的轉換。
這個賽季,火箭的轉換進攻頻率只能排在聯盟第13,而上個賽季他們排在聯盟第2。
但火箭打轉換的效率卻是聯盟第1,不追求數量而追求質量。
落陣地進攻,火箭更是誰也不虛,有兩大法寶:擋拆,單打。
人們的普遍想法是擋拆比單打的變化更多,利於持球人為隊友送出機會,綜合效率會更高。
但火箭卻是個特例,他們這個賽季的單打太強,頻率聯盟第一,效率聯盟第二,單打綜合效率每回合1.124分,僅僅落後於凱爾特人,頻率卻要遠超凱爾特人。
勇士的單打效率排名第三,稍稍落後於凱爾特人和火箭,但頻率卻只排在聯盟中下游,擋拆、反擊才是勇士的致勝法寶。
哈登和保羅分別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巔峰的單打賽季,在有資料可查的歷史,結合產量,哈登本賽季的單打效率沒人能接近。
火箭的陣地進攻極其現代化、魔球化,可以簡單總結為一道三選一的選擇題:哈登、保羅出手;卡佩拉吃餅;火箭射手們投三分球。
這是一道非常殘忍無情的選擇題,因為不管是哪個選項,效率看起來都能讓人崩潰——哈登的攻框、哈登的持球投三分,保羅的三分,保羅的中距離,卡佩拉的扣籃,阿里扎、戈登,甚至塔克的底角三分球,全是毒藥。
火箭能送出毒藥三選一,方法很簡單,他們很少去做複雜的戰術配合,憑藉的是哈登、保羅強大的持球威脅、傳球能力,火箭內線的吃餅能力,以及配置投射精準的大量射手群。
這點和勇士很相似,這個賽季的勇士,也是依庫裡、阿德託昆博強大的持球威脅、傳球能力,吸引防守後送出傳球,給隊友創造機會。
但勇士有傳切的底子在,庫裡還有一手獨步天下的無球跑動,戰術還是比火箭要複雜、精妙許多,並不是完全的簡單粗暴。
而火箭的主要輪轉裡,除了中鋒,三分球最差的可能就是塔克,單他在剛剛結束的第二輪系列賽中,三分球25中13,不能投三分的卡佩拉和內內,則是終結能力超強,在場吃餅的威脅讓他們在進攻端完全不拖空間。
火箭的體系,依靠的是是人員配置合理,以及最佳化出手選擇的魔球理論,除了保羅之外,其他人完全摒棄中距離,只要籃下和三分。
和勇士一樣,火箭因為空間好,持球人能力強,擋拆也好,單打也好,不需要那麼多戰術配合,就能把對手的防守改變了。
再加上火箭有嚴格的出手位置選擇,在效率窪地中距離出手聯盟最少,最大化出手效率,結果就是火箭的有效命中率高達55.1%,排在聯盟第2,僅次於勇士。
值得一提的是,火箭傳球很少,但失誤和傳球並不匹配,其控制失誤率只排在聯盟第11。
這是因為哈登是一個非常喜歡傳風險球的持球人,特別是轉換超遠上球、突破過程中滑過對手中鋒指尖的喂餅空接球、空中跳起轉身回傳45度三分線的高難分球。
而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這些高難度傳球讓哈登的進攻變得極為犀利,但也增加了他的失誤風險。
常規賽中,哈登就是聯盟中失誤第二多的球員,僅次於威少。
不過,在季後賽中,火箭在控制失誤方面做得很好,控制失誤率排名聯盟第1。
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馬刺和爵士都選擇了一種非常保守的防守策略:中鋒蹲籃下,外線儘可能不失位,希望哈登投中距離。
這種防守策略的好處是能少給火箭三分球,也可以減少哈登的攻框、卡佩拉的吃餅,缺點就是防守毫無侵略性,很難製造失誤,懼怕中距離神準的持球手。
如果在上個賽季,這種防守策略會讓火箭難以招架,但現在,火箭有了保羅這個全聯盟數一數二的中距離大師,想跟上個賽季一樣,用蹲坑給中距離的方式打敗火箭,已經不可能了。
而勇士在交易來洛佩斯之後,恰好就是一支蹲坑的球隊,洛佩斯一直守在禁區,從未防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