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G3開始後,主角很快就閃亮登場。

裁判開局就搶戲,先後給了阿德託昆博一個阻擋犯規和進攻中的推人犯規。

他的意思很明顯,這場比賽不允許身體對抗,勇士別想仗著鋒線優勢,在騎士內線得分。

不僅是騎士球迷知道詹姆斯的球隊最缺什麼,蕭華也知道,騎士一回主場,就馬上給詹姆斯安排了內線的“隱形守護者”。

勇士球員突破到禁區,騎士球員可以大膽拉拽,只要不是特別過分,裁判都是視而不見。

但勇士球員防守的時候,只要手上有動作,就逃不過裁判的火眼金睛。

回過頭來,勇士球員若是心裡氣不過,動作大一點,就會被吹進攻犯規,向裁判申訴也沒有任何效果。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這幾個賽季,勇士季後賽的客場比賽尤其難打,全隊上下早有準備,連球迷、媒體也有所預料。

幾分鐘打下來,騎士建立起了一定的領先優勢,張瑜也試探出了裁判今天的尺度,隨即調整了陣容和戰術。

他換下領到兩次犯規的阿德託昆博,換上格林,回到了勇士上賽季的主力陣容。

勇士的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也隨之而變,防守端控制動作,利用鋒線的臂展優勢進行干擾,不給騎士外線空位機會;進攻端的重心往外線轉移,減少對籃框的衝擊。

裁判尺度不一,勇士強攻內線要不到罰球,反而會更快地積累犯規,張瑜索性就捨棄這一部分得分。

裁判可以讓騎士的內線防守變得固若金湯,但卻無法讓樂福、歐文、史密斯一夜之間變成防守悍將。

不會無球的還是不會追無球,腳步滿的依舊腳步慢,還是防不住勇士行雲流水的傳切。

隨後,勇士依靠水花兄弟的三分球,和騎士打對攻,逐漸追上了分差。

騎士還是能要到罰球,但體毛哨也沒有那麼多,裁判儘可能地去吹,也吹不了幾個。

第一節結束時,勇士只以33:36落後騎士3分。

騎士的領先優勢這麼小,裁判的任務當然沒有完成

第二節,裁判加大力度,開始吹勇士球員卡位犯規、籃板球犯規、非法掩護犯規。

勇士犯規數快速積累,第二節只打了3分鐘,騎士就進入了Bonus狀態,只要勇士防守端有犯規,騎士球員就能上罰球線。

隨後,只要勇士球員一上身體對抗,裁判就吹,騎士連續獲得獲得罰球,逐漸拉開了分差。

張瑜也不生氣,更不著急,就靜靜地坐在場邊,看著裁判表演。

他早就從馬克塔圖姆那裡得到了訊息,蕭華下了死命令,今天一定要保騎士贏一場。

去年總決賽勇士橫掃騎士,就讓蕭華很是心疼,他絕不允許再出現第二次。

馬克塔圖姆自從和張瑜聯手後,就一直在密切關注蕭華的動作,從裁判委員會中得知這個訊息後,他立刻告知了張瑜。

張瑜得知此事後,絲毫不感到意外,前兩場比賽蕭華沒有出手,才讓他感到驚訝。

他準備好了一切應對措施,但沒著急出手。

勇士犯規數已經滿了,比賽會被切得很碎,進攻打不出連續性,等到下半場,才是掀起反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