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盧指導換上詹姆斯、德隆、傑弗森、香珀特、科沃爾組成的超級五小,由詹姆斯出任中鋒,和勇士搏命。

詹姆斯經常號稱能“從一打到五”,詹蜜也最喜歡宣揚詹姆斯的全能,只是人們還從來沒見過。

這一次,盧指導終於拿出了這壓箱底的底牌。

他就不信,騎士的陣容這麼小,把輪轉拉滿,勇士還能打出流暢的傳切。

騎士五小在防守端逢掩護就換防,利用機動性的優勢,一上來還真的遏制住了勇士的傳切。

勇士輪換陣容的中鋒是盧尼,他經過兩個賽季的磨練,每場可以頂十幾分鐘的時間,但對內線的威脅很小,是純粹的防守藍領,這也是盧指導敢於派上超級五小的原因。

但張瑜很快就調整了戰術,派上倫納德,出任四號位,和維金斯搭檔鋒線,錯位懲罰騎士的後衛,突破到禁區完成終結。

詹姆斯號稱能打中鋒,但他從未接受過中鋒技術的訓練,封蓋都是靠協防和追帽,正面護框能力基本為零。

他又是騎士的進攻核心,不能像藍領中鋒那樣,用犯規攔阻對手的進攻,根本防不了勇士雙鋒線的攻框。

詹姆斯本來想吃更多的紅利,卻沒想到成為了紅利本身。

不過騎士極致空間陣容的進攻不容小覷,其他四人拉開空間,詹姆斯持球突破,勇士的輪換陣容也防不住。

當雙方主力陣容回到場上時,分差沒有被繼續拉開,反倒被縮小了1分,盧指導搏命對攻的目的達到了。

但這卻不是長久之計,勇士的死亡五小上場後,騎士依舊防不住勇士的傳切。

第二節結束時,勇士以78:60領先騎士18分。

下半場開始後,盧指導故技重施,換下特里斯坦湯普森,換上香珀特,組成歐文、史密斯、香珀特、詹姆斯、樂福搭檔而成的超級五小,和勇士搏命。

這既是為防守勇士的傳切,也是用極致的空間陣容,為詹姆斯的突破創造空間。

詹姆斯身邊有四個射手拉開空間,騎士第三節的進攻果然好轉了許多。

詹姆斯一對一的強行突破衝擊力十足,而勇士堅決不給騎士三分,寧願讓詹姆斯突破進來得分,也不放空騎士的射手,內線空虛,籃下連續丟分。

歐文的表現卻沒有多少提升,他的打法本來就不太需要空間,只有詹姆斯,對空間的需求時剛性的。

但是,盧指導在另一端的意圖沒有實現。

張瑜早有準備,看到騎士上小陣容後,就調整了戰術,從傳切改為錯位單打。

他換下格林,換上考文頓,勇士場上多了一個空間點,騎士同樣不敢隨意協防。

阿德託昆博和倫納德的體型優勢被放大,庫裡針對樂福的小打大軍訓也是效果斐然。

詹姆斯和歐文一直在得分,但勇士的進攻效率更高。

勇士四大球星輪番上陣,始終能保持充沛的體力,而騎士就依靠歐文和詹姆斯兩個人放開掄,消耗極大,進攻效率逐漸下降,分差也被逐漸拉開。

球星單打不是長久之計,每個球員的體能都是有限的,無法一直堅持下去,否則主教練又不是傻子,早就讓球星放開掄一整場了。

只有到了關鍵場次、關鍵時刻,球星才能接管比賽,平常的時候,還是要依靠角色球員的得分。

沒有球隊真的能依靠陣中一兩個球星的無限單打取得成功,必須搭建出一套能把角色球員和球星都融入進來的進攻體系,到關鍵時刻、關鍵比賽,再讓球星放開掄,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盧指導深知這一點,他也不想每個球都讓詹姆斯來投,但張瑜卻主動切斷詹姆斯和角色球員之間的聯絡,逼迫他們自己攻。

盧指導沒有辦法,只能順勢而為,一直死艹詹姆斯。

詹姆斯是騎士唯一的戰術發起點,他想休息一下,都不可能。

在詹姆斯的體系裡,詹姆斯是絕對的持球大核心,後衛不能控球過多,內線需要拉開空間。

所以詹姆斯的球隊始終存在幾個頑疾,無法解決。

首先,詹姆斯身邊不能容納具有足夠威懾力的內線,在他搭檔過的知名內線中,賈米森軟、波什軟、樂福軟。

賈米森低位打不進去,波什低位打不進去,樂福低位也打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