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勇士對陣馬刺的系列賽中,張瑜繼續沿用常規賽高位擋拆+持球單打為主的戰術,輔以少量的無球跑動和傳切配合,乾脆利落地4:0橫掃馬刺,晉級第二輪。

季後賽開始之前,還有格林球迷表示,勇士會想念格林的防守和組織,他才是勇士攻防體系的核心與靈魂。

阿德託昆博看似表現很不錯,但在季後賽的強度下,勇士沒有了格林在防守端的排程和協防,以及在進攻端的梳理和串聯,會陷入苦戰。

到時候,張瑜還是會把格林調回首發,他的作用不是資料能體現的,勇士根本就離不開格林。

但事實證明,格林打替補對勇士沒有任何影響,如果說有影響,那就是勇士的進攻變得更流暢高效了。

格林進攻最巔峰的時候,也只是一個三分命中率38%左右,場均14分左右的空間型大前鋒。

而阿德託昆博則是場均20+的重型攻城錘,在禁區翻江倒海,肆意縱橫,為勇士提供了強大的衝擊力和殺傷力。

首輪對陣馬刺,阿德託昆博的表現甚至比常規賽還要好,場均能夠得到21.6分12.2籃板4.2助攻2.5封蓋1.8搶斷,攻防一體,防守甚至都不遜色於巔峰格林。

除了傳球手法不如格林,協防略遜一籌,阿德託昆博其他方面都碾壓格林。

反倒是格林替補上場的時候,有些拖累勇士進攻。

他投籃不準,不敢投三分,內線終結又不行,不敢自己攻,只有傳球這一個選項。

波波維奇眼光毒辣,防守端放空格林,勇士其他人把球傳過來,格林就只能尷尬的運兩下,然後原地停球,身邊沒人防守也不攻,等隊友上來接應,再把球傳出去,重新組織進攻。

幾次下來,丁威迪、博格丹、威金斯寧可自己頂著防守強投,也不傳給格林了。

格林一拿球,就只知道指揮隊友跑位,其他人都得繞著他跑圈。

辛辛苦苦幾圈跑下來,好不容易跑出一個空當,格林把球傳過來,他們把球投進,格林卻比誰都興奮,看那得意的勁兒,好像他才是最大的功臣一樣。

但他只是原地停球,等著隊友玩命跑圈,最後傳球而已。

隊友跑出空當,進球得分,他拿助攻;隊友沒跑出空當,他就早點把球傳出來,杵在原地看戲,其他人單打不進也不是他的鍋。

這種打法常規賽還沒什麼,比賽強度低,防守鬆懈,還有很多魚腩對手,勇士球員隨便跑一跑,就能跑出空位,格林傳球又好,總是能及時把球傳過來,成功率很高。

但季後賽防守強度大,對抗激烈,馬刺的防守紀律性又好,勇士很難跑出空位。

但格林進攻端只有傳球這一個作用了,他又想表現自己,隊友跑不出來空位,他就強行傳刀山球,很容易被對手搶斷。

也就是馬刺陣容太老,缺乏活力,打不了反擊,否則勇士根本來不及退防。

幾個回合下來,勇士輪換球員很快就不想跑了。

張瑜也不慣著格林,把球權從他手裡拿回來,不打傳切了,改打擋拆。

他把格林作為單純的防守型藍領來用,減少格林在進攻戰術中的參與度,同時增加了死亡五小的上場時間,利用四大球星超強的進攻火力,掩蓋格林在進攻端的缺點。

這是格林對勇士唯一的貢獻了,他出任死亡五小的中鋒,可以提供頂級的協防和策應,同時庫裡、克來、倫納德超強的投射能力,不會讓他變成進攻端的累贅。

這也是張瑜去年夏天沒有交易格林的唯一原因。

死亡五小在常規賽的作用不大,四大球星依靠個人能力,就足以所向無敵,但到了季後賽,有格林的死亡五小還是勇士最強的一張底牌。

但也就是勇士進攻火力強大到溢位,張瑜才敢同時擺阿德託昆博和格林兩個拖空間的點。

要是海嘯兄弟少一個,張瑜都會毫不猶豫地在關鍵時刻棄用格林。

他對進攻端的拖累實在是太厲害了,作為一個內線,身高只有2米左右,籃下終結能力不行,又丟了三分球,還不會投中距離,可以說是一點得分能力都沒有。

季後賽本來防守強度就大,得分困難,格林一上場,進攻端四打五,他的防守再厲害,傳球手法再好,也無法彌補對球隊進攻造成的傷害。

傳切是最適合格林的戰術,但季後賽卻沒有傳切發揮的餘地。

張瑜解決了格林的問題,勇士贏球唯一的阻礙也消失了,直落四盤,橫掃馬刺。

庫裡以持球為主,場均出戰36.2分鐘,可以得到27.7分7.6助攻4.6籃板2.3搶斷,三項命中率分別為51.4%、46.8%、93.5%,超高產超高效,發揮完美無缺。